视觉诱发电位在中枢协调障碍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视觉诱发电位在中枢协调障碍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王惠孙先桃卢跃兵

王惠孙先桃卢跃兵(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瞬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分析CT、听觉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与FVEP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在中枢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以及CT检查的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并以正常儿童做对照,,对各种检查的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听觉诱发电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组,FVEP与低频之间、低频与高频之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FVEP异常率高于正常患儿,可以用于中枢协调障碍的早期诊断,FVEP与听觉诱发电位相比较,其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中枢协调障碍听觉诱发电位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10-02

中枢协调障碍(ZKS)是对具有高危因素和姿势反射性异常的脑损伤儿的早期诊断。约20%的脑损伤患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视觉诱发电位是发现患儿视觉障碍的客观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瞬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分析CT、听觉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与FVEP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视觉诱发电位在中枢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实验组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103例,对照组为同期于我院眼科门诊行视力筛查的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42例,已排除脑部、眼部等全身严重疾病。

2检查方法

2.1.1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均在符合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标准的检查室内,采用重庆国特生产的GT-2000NV视觉电生理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查,均在安静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查,均按照国际电生理标准进行,每眼均行三次以上重复测量,获得一致波形,并测量N1、P1、N2、P2波潜伏期及波幅。

2.1.2FVEP判断标准:目前小儿FVEP还没有统一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北医报道标准,将P2波潜伏期分为轻度延长(142ms—155ms)、中度延长(155ms—170ms)、重度延长(170ms以上)。

2.2.1CT、听觉诱发电位均为我院CT室以及诱发电位室专人进行检查。

2.2.2按照听阈将听觉诱发电位分为轻度异常(40db-60db),中度异常(60db-80db),重度异常(80db以上)。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一般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数据之间的异常率之间的差异行卡方检验。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中枢协调障碍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高危儿或脑损伤危险儿,有研究报道[1],对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若不进行治疗,按照病情分度,其发展为脑瘫的比率是不同的,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中枢协调障碍发展为脑瘫的比率分别为7%、22%、80%、100%。这些都提示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早期诊断水平。另外脑瘫的误诊率是非常高的,有研究结果显示其高达62.59%[2]。那么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能够选取敏感的指标来支持我们的诊断。

1实验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为69.9%,高于对照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FVEP的异常率接近70%,大部分轻度患儿可通过FVEP的异常来得到诊断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以往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视觉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8.2%-47%[3,4],以往用于视觉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视敏度、斜视、器质性病变等,这些检查手段敏感性低,通常只有在出现不可逆性视觉障碍时才能被发现,而且只适用于大龄儿童,这就决定了这些检查手段无法很好的用于中枢协调障碍的早期诊断。

2实验组CT异常率63.10%,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64.08%,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69.90%,且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三种指标均能敏感的反映脑功能的异常。

3本研究结果FVEP异常率69.9%,低频听阈异常率52.91%,高频听阈异常率24.27%,FVEP较低频听阈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FVEP较低频听阈这一检查指标更敏感,说明视觉诱发电位较听觉诱发电位在中枢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敏感性更高。

中枢协调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儿预后的关键。对患儿进行BAEP和FVEP筛查性检查,了解脑干听觉通路和视觉通路功能异常,对于指导进一步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且均能敏感的反映大脑异常情况,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2-363.

[2]袁海滨.小儿脑性瘫痪241例误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766.

[3]LagunjuIA,OluleyeTS.Ocularabnormalities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J].AfrJMedMedSci,2007,36(1):71-75.

[4]daCunhaMattaAP,NunesG,RossiL,etal.Outpatientevaluationofvisionandocularmotricityin123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J].DevNeurorehabil,2008,11(2):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