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为本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能力为本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蔡小红

苏州市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蔡小红

【摘要】本文本着培养学生能力为本,将德育课堂新模式分为课前准备工作、课堂讲授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三大部分,较全面的介绍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能力为本;教学模式;考核

【中图分类号】G203.1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8-02

德育课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几大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责任意识、行为养成、心理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德育课教学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厌烦,加上部分学校采用的开卷考试,学生上课期间没有压力,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德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如何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已迫在眉睫。同时,技工学校的教育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如何将德育的教学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起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以技能为本的教育是相对于只重视学历及知识本身的教育而言的,它是技工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与传统的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大的差异。它着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学生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等决定了课堂教学要打破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建构一个以能力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把握学生心理,增强教学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往往只从自我出发,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或从书本出发,这样势必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物品一种观念,一项技能对人的引诱力大小取决于这个物品、观念、技能的实用性。德育课也有类似的属性。如果学生感觉到德育课的学习对他们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无疑,学生会在德育的课堂上集中精力,把德育课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调动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学生。

1、课前调研。课前调研所获得的丰富、真实的信息是进行教学设计最为重要的资源。通过课前调研,教师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以及他们的关注点和期望点,这样就能使德育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日后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2、课堂观察。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进行详细的课前调研,并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情况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根据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恰当的调整教学程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个别访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估计,有时是不准确的。况且时代在变化,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有时候需要教师进行访谈,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后与班级的典型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需求,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现状。

二、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1、五分钟演讲。在教师授课之前,先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次轮流上台,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自然得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自主意识也可以得到发挥。同时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起到了沟通交流的作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时间以及课堂纪律。

2、讲授新课。教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尽量减少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整合要点,注重课堂析理。注意观察学生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避免一味的说教教育。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事件陈述、大脑风暴等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营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色彩和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突出德育课的特色。

比如,教师在教授“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时,通过学生自己演小品来创造一个模拟的侵权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一情景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3、指导学生参与讲课,教师点评。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的状况,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6人左右,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每组成员分别分为组长、发言人、记录人员等角色。教师在讲授新课完毕后,可以鼓励每组学生参与补充,根据每个组的表现,教师再给予相应的评价。同时,每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讲稿,独立完成某一专题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某一专题,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更能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师生互动,教师答疑。教师答疑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进行回答,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同样也避免了教师的单向讲授。通过答疑的过程,师生可以达到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教师答疑过程中,学生除了采用口头提问,也可以采用上传纸条的形式。

5、学生反思,教师总结。结合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自身的所见、所闻、所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反思,反思的模式可采用撰写小论文、做演讲、谈体会等形式,学生可以在下节课的五分钟演讲里展示自己的反思内容。

三、创建完善的考核系统,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现行的考核模式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但平时成绩着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因此缺乏一个细化的标准。期末成绩采取的是开卷考试的模式,但试卷内容仍着重于书本知识,然而技工学校的德育课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增强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努力成才的能力。

1、平时成绩(40分)。

1.1平时课堂表现(20分)。平时课堂表现的分数不只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更应有其深层次的作用和内涵。如果学生的得分真实有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对平时课堂表现分数的评定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平时课堂表现分数的定位模糊。其次,平时表现的分数量化较难。针对此情况,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分为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合作学习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进行细化,制定了一个可以对平时成绩进行量化的表格,具体见表1:

1.2作业及课题完成情况(10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课题中担任的角色、课题完成情况及态度来给予相应的评分。平时的作业更注重学生的做题态度,对于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可以在下节课中让他们讲解自己的做题思路,以达到正强化的目的。

1.3自评及他评相结合(10分)。通过自评,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同时给他们评价的权利,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他评以平时分好的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通过平时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来给予组员相应的评价。教师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同时做好监督协调工作。

2、期末成绩(60分)。2.1注重能力考查。改变以往题目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的现状,开卷考试题目的选取应更加灵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题目设计更多以社会现象为依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2改变评分标准。评分要改变“踩点评分”的陈规,在解题思路上改变过去“一原理、二分析、三实际”的呆板答题模式,采用“只要合理就给分”、“有创见就加分”的新标准,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在新模式中,教师可以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动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松源,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框架下德育方法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周秀平,再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科技与生活2010年第3期

3刘番,高校德育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七期总第1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