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引领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启发式”引领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闫玉梅

闫玉梅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一、引言

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多的知识性传授,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是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经常用启发式引领课堂教学,教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下面谈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有机地结合,尽最大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即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在古代,有许多大家注重启发式教学,如孔子的《论语·述而》篇有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时,不去启发。

德国教育大家斯多惠对启发式教学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他认为“教育即引导”。他的观点是: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有精辟的论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明事理:注重引领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鼓励而不强迫学生的意志;启发而不代替学生思考。

三、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有许多老师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内涵,错误地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满堂问”表面看起来“热闹”,但如果不注意设问技巧和设问对象,教学效果往往成效很小,有时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浪费并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时机并巧妙运用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技巧。

1.感情激发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心情乐观有助于激发人的思维,心情苦闷则会抑制人的思维。如我在教“MyHometown”这一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在家乡拍摄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每个学生讲完后,我作赞美性点评。我也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照片进行饱含感情的英文介绍,并通过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获得成功的快乐。

2.巧设情景法

教学中创设某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不但所学知识点记得牢固,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another,theother,others的不同点时,我用学生的钢笔作为道具,说了这么几句话:“Therearetwopens.Oneisblue,theotherisgreen.Therearetwopens.Oneisblack,anotherisblue.Therearefourpens.Oneisblack,othersareyellow.”学生听完后都点头称是,彻底掌握了这三个词的区别和用法。紧接着,我就请了几位同学说出他们通过这三句话对这三个词用法的理解并造句,结果全部正确。可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巧设某种情景来学习英语,这样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课堂所学内容会更深刻且不容易忘记。

3.精心设疑法

宋朝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也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教学技巧表现在会不会巧妙“设疑”。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与一般的课堂提问不同。它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他们解疑的兴趣。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应用后者。此时,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这样,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不直接告诉答案,通过巧设“悬念”,让他们回去查资料,充分理解后再告诉我答案。

四、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教学所认可。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但运用启发式教学并非“灵丹妙药”,也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有的放矢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前,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等规律,做到讲求实效,才能事半功倍,这叫“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知识范围、深度、接受能力、爱好,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同一启发方式对待所有学生。

2.营造和谐气氛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启发。如课堂气氛沉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应该通过建立良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

3.及时性原则

及时就是应注意启发点。教师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通过巧妙设疑、提前铺垫等一系列的启发过程,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而又紧张状态,此时,教师应抓住此临界点,在其要害处稍加点拨,方能使学生有“茅塞顿开,思维顺畅”之感。在教学中老师应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否则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

五、结束语

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除了遵循启发过程中应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启发时机、技巧和课堂气氛等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老师的巧妙启发,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