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家用电器通信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智能家用电器通信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颜林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11)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流行,在家用电器领域也不断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智能家用电器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文章前半部分分析了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技术运用的优势,并分析了智能家用电器通信技术的特征,当今的智能家用通信技术虽然为其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也主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后半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主要从电气自身内部的智能软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和控制信号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智能家用电气通信信号可靠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关键词:智能家用电器;通信可靠性;研究与应用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智能化技术水平已经在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中名列前茅,智能技术已经不仅仅应用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研究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同样时时刻刻接触技能技术,如车载导航等各种技术能够实时与人们进行交互,为人们提供高效的服务。对于智能系统来说通信技术是其自动化最主要的依靠,车载导航在智能导航时,往往通过卫星载波通信技术来实时交换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导航,在其他只能系统中,同样需要有通信信息作为数据依靠,提供相应的服务,智能家用电气是智能设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对其通信系统可靠性进行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2]。

1.智能家用电器通信的运用优势

智能家用电器通信系统主要指信息传输系统,在家用电器中主要是指与其遥控指令相关的收发系统。根据不同的通信类型,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也分为多个环节和种类。首先是智能家用电器内部的通信过程,普通家用电器通信效率较低,功能种类也较为有限,能够处理的通信信息往往较为简单,因此家用电器设备能够执行的操作较为单一,仅仅能够满足基础的操作,而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内部信息的传输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大部分智能家用电器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3]。此外,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不仅仅包括内部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与外界信息的交互工作,智能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运用优势主要受其通信系统的支持,如一些烹饪用家用电器通常是根据其内部的温度信息进行相应的智能操作,保障其使用效果。另外,智能家用电器的通信不仅仅包括其自身的感应通信系统,还包括人工遥控通信系统,通过接受人工的信息信号执行相应的人工操作,将通信系统进行改进之后,能够将其与移动设备进行结合,实现远距离操控,在远离智能家用电气的室外,同样可以实现对室内的电器进行操作,可以实现远距离了解电器信息,避免由于个人疏忽造成大量的用电浪费的现象。

2.智能家用电器通信技术的特征

智能家用电器拥有较多的特征,当今的智能家用电器通信不仅仅是将电器与移动设备设施进行通信连接,而是通过网络将电器设备的通信进行实现。因为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家用电器的通信工作,用于对智能电器进行监管控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多个电器的控制。智能电器通信技术对于智能电器的生产成本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智能电器的通信技术主要特点并不是其高成本性,即使成本相对较高,智能家用电器依旧有较多的用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信号种类较为繁多,难以进行统一的控制,导致大部分用户在进行智能家用电器使用时,难以使用统一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4]。虽然有一些家电企业在制作时制定了统一的控制标准,而对于一些电视等设备而言,信号的类型转换则与其有着较大的差别,电视等设备与外界的环境关系相对较小,通信技术往往应用于与用户活动进行信息交互,一般信号的类型是由电磁波输送到相应的电视等设备中,在其内部进行进一步转换,转为电信号,实现对其的控制。但是不同智能电器中存在的信号类型也具有一定的差别,难以将各种类型的电气系统进行集合,形成统一的控制台,导致不同家电需要有不同的通信设备以及通信方法,对于用户的操作影响较大。

3智能家用电器通信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影响智能家用电气可靠性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其中以智能家用电器的内部软件以及相应的控制设备系统和所用通信技术类型对其影响最为明显[5]。智能家用电器控制设备系统和通信技术决定着家用电器通信信息接收能力以及接收相应信息后执行操作的效果,当今这两方面在智能家用电器中发展依旧相对较为落后。同时这些领域的通信技术使用也需要与智能家用电器内部的智能系统进行结合使用。但是当今部分智能家用电器其智能系统相对而言较为简陋处于发展阶段,程序设计人员对该行业以及相应的设备需求没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所设计的软件程序不满足人们日常需求,或者与电器的主要功能相悖,存在有部分设计漏洞,没有将电器可能接收到的信号类型考虑完善,影响电气可靠性。另外智能家用电气的控制系统同样是该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当今智能家用电气的通信系统所用信号种类各有不同,部分感应设备所感应的信号或者对环境进行感应产生的信号类型与家用电器自身的系统兼容性较差,导致其可靠性受到影响,信息处理存在问题。

4.提高智能家用电器通信可靠性的措施

4.1改进智能家用电器的软件设计

在对智能家用电器内置软件进行设计时,其关于通信领域的软件设计质量影响着智能家用电气的自动化水平。就拿暖通空调为例,当今空调智能化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大多可以实现自动关闭以及模式更换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往往是有固定的命令信息,用户在进行智能化控制时,输入相应的指令,信息会存储在空调内部的智能软件系统中,将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数据进行解析,形成数据,作为指令传输到软件系统中,然后根据程序设计执行相应操作。这样的通信技术较为简单,但是功能相对较为单一。在进行智能家用电器改进时,应当改进其软件内部设计程序,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可以在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外部适当安装相应的温度感应设备,收集内外温度差数据,空调内部软件设计应当增加相应的程序,根据温差自动调控空调温度,实现节能的同时保障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同时在用户外出时,不会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出现不适。

4.2改进智能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

智能家用电器控制系统分为两类,分别是人工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者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各种各样的智能电器存在的目的主要是服务用户[6]-[7]。在进行运行时,应当以用户的指令为第一指令,当今大部分控制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将智能控制系统的权限等级与用户的控制等级设置为同等级,在进行操作时,不时地会出现自动控制与用户的控制冲突,频繁的冲突会导致智能家用电气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进行智能家用电器系统设计时,应当对两个系统进行单独设计,将每个系统分为不同的程序包,与外界控制装置相连接,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人工控制系统为主体级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先级,能够提高其控制效率,不会信息冲突的现象,有助于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4.3改进通信信号类型减少干扰

智能家用电器的信号类型是决定其通信效果的直接因素,在智能家用电气内部存在着多重控制系统,需要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行为,再次经过多次转化才能够实现相应的控制目的,机械化操作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失,对后续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在进行信号改进时,对于家电内部信号传输应当尽可能减少机械控制,只执行一次机械操作能够提高通信效果[8]。

结语:对智能家用电气的通信信号进行改进,有助于提高智能电器的运行效率,对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有着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霄.国外智能家电标准化状况对比[J].标准生活.2016(10)

[2]于璇.智能家电:迎来发展新起点[J].电器.2017(01)

[3]黄欣欣.基于物联网的家用电器的组网控制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

[4]王凯明.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

[5]李光辉,张培铭.智能化电器可靠性技术[J].江苏电器.2001(01)

[6]孔林婷.智能家用电器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4)

[7]李水.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3(02)

[8]李秀霞.家用电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