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郑莉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21300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影响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为34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方式上加之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33(97.05%)显然高于对照组的26(76.47%),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治疗的效果,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状态;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65-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发生与老年人,患者在出现该病症后对于生命安全会产生严重影响,且近年来的发病及死亡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该病的发生主要是不同种类的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表现,目前针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多为不同种类药物的使用,所用药物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治疗的效果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慎重用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帮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寻求较好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心功能以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8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8(52.94%),女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6(47.05%),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为(61.1±3.7)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男性患者为19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9(55.88%),女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5(44.11%),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为(61.7±3.6)岁,采用在常规护理的方法上加之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护理,(1)基础护理:多加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及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意外情况;(2)药物护理:为患者讲解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药物及药物的使用方法,避免和减少用药差错;(3)健康教育:可以定期的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讲解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发病因素,临床有效治疗预后措施,提高患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认知率;(4)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交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让患者家属给患者的治疗加油打气,让患者面对治疗有更多的信心,利于患者的生活康复。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家属能够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给患者治疗的信心。一旦患者出现轻微的焦虑状态,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喜好,图其所好,比如阅读、听音乐等让患者放松,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焦虑的状态;如果患者的焦虑状态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就应该与家属多陪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适当的让患者的情绪得以宣泄,如果患者的情绪仍然焦虑,就可以根据医嘱对患者使用相应的抗焦虑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焦虑状态、心功能以及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自评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30%为比满意,30%-80%为一般满意,≧80%为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比较[n(%)]

2.3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min步距离为:(395.28±43.26)m,对照组患者6min步距离为:(346.19±34.52)m,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1.46、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具有极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如果不能够进行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得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使得病情得到延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巨大的威胁,应该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断治疗,帮助患者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而且治愈率很低,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起来难度很大,只能通过姑息治疗来延缓生命。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占比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的退化,而且由于我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人对慢性心力衰竭不了解,导致人们对慢性心力衰竭有着很大的恐惧心理。恐惧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委婉,切忌直接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揭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恐惧转化为嫉妒和愤怒,在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转化为失望和沮丧,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4]。经过此次研究选取进入我院治疗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护理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33(97.05%)显然高于对照组的26(76.47%),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一定的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使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好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在临床中多加提高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预后意识,可有效的控制疾病,改善心功能,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反应规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情情绪,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以及护士的治疗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仅靠医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通力合作来完成,来共同应对慢性心理衰竭,充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医患纠纷[5]。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控制治疗疾病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方式[6]。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利于优化疗效,从而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我们在日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学叶.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生理健康及心功能的积极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40.

[2]曾秋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7-58.

[3]张兴菊.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1(9):146-7.

[4]齐波,曹秋茹,邹香妮,等.循证视角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137-40.

[5]白彦丽.心理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3):204-206.

[6]苗秀欣,王月惠,杨富国,等.居家督导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