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英语课堂常见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8-18
/ 2

微观英语课堂常见现象

吴桂琴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相结合就是以英语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去。由于它能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运用。但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目标定位不准、忽略学科特点、教学设计不当、课件制作粗糙、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等。下面是一些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及分析。

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三年级学习表示服装的单词以及相关的赞扬用语,如Howsamrt/pretty/nice.学完单词和句子以后,老师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服装展示会。各色服装可谓琳琅满目,更是配合了动感的音乐,耀眼的灯光,整体可与真的时装发布会相媲美。当孩子们看到它的时候,立刻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但他们的注意力也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一节课下来,孩子的口语并没有得到扎实训练。

分析: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策: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英语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象:方位词的教学,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制作了一个小兔子跳来跳去的动画,画面很生动,小兔子也很活泼可爱,但一节课下来孩子看着动画可以说出单词,但对于生活中的方位却把握不定。还不如在课堂中拿一样东西变换位置表示不同的方位的效果来的更简洁明了。

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

对策: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英语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较之屏幕更具亲和力,适当的板书、板画可以给学生一个短暂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

3.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现象:学习句型修改。老师在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句型。老师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1)肯定句和否定句之间有什么区别?是如何修改转换的?2)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有什么区别?是如何修改转换的?3)句型修改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课件设计的模式,机械地学习。

分析: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许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策:英语教师应在课前分析把握学生特征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

4.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现象:六年级学生学习有关“过生日”的课文。教师首先制作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聚会图,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欢快的生日舞曲,一登场孩子就立刻欢呼了起来,课堂随之也骚乱了一阵时间。随后,教师打出了一系列的本课相关句型和日期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中文介绍。

分析:有些教师的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对策: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不摆花架子,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为用而用。

5.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现象:英语公开课上,老师学生正学到精彩处,突然老师满头大汗,鼠标按个不停,却总是不见自己要的内容出来,课堂卡壳。

分析:有些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这些均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张弛度把握不好,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惟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学会使用与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整合是个新概念,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英语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

(作者单位:扬中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