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军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游荣平

游荣平(南昌陆军学院江西330103)

【摘要】目的:探讨当代军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再认识及情绪表达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不少独生子女对军校环境适应不顺利;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我重新认识与定位不准确及情绪不能及时、适度地获得表达等,这些都容易诱发心理障碍。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AnalysisofMilitaryStudentsPsychologyproblem.

YouRong-ping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psychologproblemsofmodernmilitaryStudents,formilitarystudentsprovidethescientificbasisof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Analyzefromadaptationtoth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self-recognitionandemotionalexpression.ResultsSomechildrencan’tadaptatheenvironmentinmilitarycollege;lackofinterpersonalskills;wrongofself-recognitionandlocate,moodcan’tbecorrectandmoderationexpression,thesewillinducepsychologicalbarriers.Conclusions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todeveloptargetedmentalhealtheducationto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cadets,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MilitaryStudents;Psychologyproblem;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566-02

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将迎来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正如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1]。人们已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人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成就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关系着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生活的幸福与不幸,更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要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自己的人生更辉煌。

军校是特殊的教育单位,它既不同于一般部队也不同于地方院校,纪律严格、学习紧张、训练强度大是其主要特点。目前军校学员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军校多为青年学员,作为跨世纪军事人才,必须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因素,也是影响和制约军校学员其它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充分认识军校学员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切实加强学员心理障碍的防治是当今军校教育工作面临的严肃课题。

大学生曾经一度被看成是身居“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时代宠儿”。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惑,自我概念的低下,人格发展的缺乏……不一而足。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和骚动,甚至出现了马加爵、薛荣华[2]等令人扼腕痛惜的悲惨事件。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当代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军校大学生是即将进入军队高知识层的人才队伍,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主力军,而他们也面临着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军校军事职业化特定环境等内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致使军校大学生心理成分充满矛盾,心理冲突时有发生,极易产生适应不良,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心理问题困扰的易感人群。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军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力度。如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军校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环境适应问题。

军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是军校大学生迎接的第一个严峻挑战。对于那些刚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必须要很快适应新环境并迅速完成个人角色的两个转变,即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从普通老百性到革命军人的转变。事实上,目前军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数人一直生活在倍受家长呵护与过度保护的舒适环境中,生活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吃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也越来越差。因此,在进入军校后,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由于认识上、能力上或者性格特征上的不利致使他们的适应过程不顺利,时刻感受来自环境方面的强烈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调整自我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1.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往往是军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军校大学生希望提高自身这一社会能力的需求是强烈的。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比较单纯,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希望能拓宽交往的范围,提高交往的质量,并最终建立一种真诚、理解的友谊。然而新型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相互间的调适。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军校大学生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交往挫折感。他们当中有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和经验,不敢表达自己或主动与他人交往而错过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对已、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少知心朋友。还有的是因为个性因素,不能随时调整与他人、集体的交往方式,以致于经常产生人际摩擦等,这些都会增加交往中的心理困惑与消极情绪体验。

1.3自我再认识的问题。

环境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必须对自我重新认识与定位。这一过程能否顺利通过,是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每一个进入军校大门的学生在原有中学群体中,都可以说是较为优秀的。来到军校新的集体后,他们便发觉,只有少数人保持原有的优势地位,而多数学生要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这一剧烈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如果他们不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更与特点来相应调整对自己的认识,便极易对其心理上产生明显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大学生面对军校的严格管理、内务要求的高标准、队列训练的严要求时,时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这些否定性社会评价的持续发生,也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逐渐由自信感转向自卑感,其结果是对自己的认识和适应更加困难。由军校环境的变化而引发的角色转变,导致了大学生对自我的再认识与重新评价。这种对自我的思索对军校大学生自身成长应该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缺乏引导的思考或具有偏差的思索,反而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困惑感。

1.4情绪表达问题。

心理上经历着急剧变化的军校大学生,他们的情绪活动也具有着这种特点。他们精力充沛、敏感、争强好胜,很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发起各种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活动日益丰富多彩,表现出多样性的自我情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情绪体验特别强烈、深刻,富于激情,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需要有众多的表达个人喜怒哀乐的适当途径。而军校所特有的管理体制强调的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样,军校大学生的个人情绪表达必然被过多地要求进行克制。因而,在繁重的课程学习、激烈的学业竞争、紧张的军事训练、相对单一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的情绪不能及时、适度地获得表达,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苦闷感。

2分析与思考

由于部分军校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这些由生理疾病的后遗症引起的“机体性失常”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或心理性的“机能性失常”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因性疾患”[3]。研究和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起源及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提高军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全方位的国防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从社会方面分析。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原因,我们对人的个性心理品质问题关注、认识、研究是不够的。在世俗的眼里,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心理问题得不到科学的青睐,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这种社会现象要求得转变,关键是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者,要有一颗平常心。

2.2从家庭方面分析。

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是负有主要责任的。所以,为人父母,重要的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一方面,夫妻间要互谅、互让、互谦、互爱,为子女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训斥,打骂孩子,或是对孩子过份溺爱,对其生活包办代替过多和对其错误言行及不良习惯放任自流。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确实已经成为各个家庭棘手、头痛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2.3从学校方面分析。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前班开始抓起,并且始终坚持不懈,贯穿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军校角度来说,首先要开展心理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军校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纳入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预先告知新生他们将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及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军校大学生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早进入正常的军校学习状态。其次,形成军校内部全员参与机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教官和队干部的教育观念中,使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意识地将心理教育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开设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和讲座,以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学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转变学生观,增进教官和队干部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在解决学生问题时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考虑,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第三,加强军校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军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心理咨询指导教师应该由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来担任。同时,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第四,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对大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在军校校园内营造一个有利于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注重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军校生活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自我的发展。

当今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军校大学生,作为跨世纪军事人才,肩负着未来国防建设的重任。因此,重视他们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军校学员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粤平.为学生设立一个无声的心理导师[J].侨中教研2003,1

[2]徐建敏.反思马加爵[J]中国现代教育2004.812-13

[3]许毅.精神病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