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钮丽美段文慧陈乐意

钮丽美段文慧陈乐意

(解放军117医院肛肠外科浙江杭州310004)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一2012年4月所接收的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造口,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排便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自我管理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排便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结肠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排便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92-02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高,低位直肠癌在中青年中较为常见。在对直肠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治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标准的手术方式就是直肠癌根治术,即永久性的乙状结肠末端造口术以及腹会阴联合切除[1]。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所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排便次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6O例进行过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18岁以上,其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所有患者均无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女7例,男23例,年龄39~83岁,平均为(58.66±13.25)岁;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36~76岁,平均为(49.3±12.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根据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对患者的造口袋进行及时的更换。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造口护理以及粪袋更换的技巧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还必须教会患者造口健康的辨别。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次数为3~8次。

1.2.2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其具体的护理方案如下:(1)在手术前4天,对患者进行口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让他们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意识到造口术的重要性,同时还必须为患者介绍造口的方法、过程以及术后的相关护理知识,确保医患双方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配合。2)在手术前3天为患者播放相应的录像和幻灯片,其内容主要有运动、人际交往、洗澡、饮食以及造口并发症对造口袋的影响,同时还必须对造口袋的更换方式进行播放[2]。(3)在手术前两天,向患者介绍不同排便方式的优缺点,并让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排便方式。(4)在术后的3~5d,对患者的排便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指导,即对患者的造口清洁护理以及排便操作等进行示范教导,直到患者出院为止。该组的患者总共接受了6-11次的排便干预。

1.3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1.3.1调查方法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患者是否出现造口并发症、排便管理、造口自我护理等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为患者术后的2、4、8个月。

1.3.2调查内容本研究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作、淋浴以及运动过程中是否处理好造口。(2)对于造口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准确的判断。(3)排便的次数是否可以自控。4)能否自主更换造VI袋。本研究中的评分标准为0~6分,分数的高低与掌握能力的强弱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调查的过程中,总共有56例患者完成了此次研究,其中观察组有1例失去联系,2例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自我管理造口的能力,见表1。

3.讨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造口术,其排便方式会出现一定的转变,这也是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患者必须尽快掌握并适应结肠造口改造后的排便方式,否则其生活质量就会大大地降低。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生理以及心理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就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绝大部分患者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排便方式以及造口袋的清理方式,因此,患者在出院后就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

在对结肠造口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排泄方式的改变,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造口异味、粪便清理不当以及排便不规律等一系列的后遗症,这就对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患者在术后初期,对新建的造口不能很好地适应,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这就使得患者不能对造口进行妥善的处理,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3]。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的3个月,其心理以及生理仍存于术后的恢复期,一些患者在心理上仍然不能接受改变后的造口,因此,对于新排便方式他们还处于不断拒绝一接受一再拒绝一再接受的矛盾中,他们还没有对新造口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这类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基本上在家休养,他们参加社会活动以及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排便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以及压力还没有较为明显的感受,且在主观方面也缺乏对造口进行自我管理的动力。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更多次数以及时间的排便护理干预,虽然他们在出院时在造口自我管理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不过,他们在出院后均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造口改造后的排便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让其观看相应的视听教材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更换以及使用造口系统,这样做可以让患者更快的掌握造的使用以及护理技能。对本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前后均进行了连续性的系统护理,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排便次数进行调查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管理造口的能力以及排便的规律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对于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排便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亚琪,刘希红,徐宇红等.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588-590.

[2]闫俊凤,牟景敏,吴慧杰等.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O(8):1173-l174.

[3]周冬梅,陈世清.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