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论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

唐彦华

山东亨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6

摘要:PPP模式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控制难度比较大,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准备,全面提高风险控制的水平。而政府和相关人员还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推行PPP模式完备,从而保障应用效果。与此同时,政府还要积极进行调查,全面掌控PPP模式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有效防止出现财务风险,确保PPP模式投资项目得以顺利开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

关键词: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

1、PPP模式概述

PPP是集投融资于一体的公私合营模式。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实体通过签署长期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以特许权协议授权转让部分政府责任。双方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建立一系列的合作关系提供公共资产和其他服务。大力推进PPP模式,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能有效缓解政府在面临建设大型项目初始投资时的财政压力,同时扩大民间投资范围,促进社会资本流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党的十八大提出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先后正式颁布关于PPP的重要文件进一步全面推广PPP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与推动之下,近些年全国各地的PPP项目不断落成,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变,充分说明PPP模式能凭借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中国经济渡过发展瓶颈期提供新思路。

铁路作为促进区域交流和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动脉。《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我国铁路建设的指导方针,《规划》中提出要深化投融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铁路项目的投资建设。这表明社会资本将在我国的铁建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重大创新的PPP模式也成为双方合作的不二选择。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全力推进高铁建设促发展,惠民生,引入PPP模式将改善我国铁路长期巨额负债的困境,有效解决我国当前高铁建设资金缺口问题,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但由于采用PPP模式投资的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降低损失,以求获得可观收益。

2、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

2.1、就国家方面来讲,对于PPP模式没有完备的法律和规定,现在只有文件,法律层面的效果并不强,其一,国家、政府等于社会资本方进行合作的时候,自然不能将合同问题予以完备,内容有漏洞,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找到负责人员,导致两方面共同来承担,财务数量会大程度减少,而且普通人的利益自然也会被损害。其二,受上一点内容的影响,当前的PPP模式中没有对各项价钱进行明确,这样不一致的标准。其三,政府方面没有做好管理工作,PPP模式中的被合作各方,有时候会偷工减料来增加自身的收益,使得建造设施质量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不能及时把握过分收取各类费用的情况,财务风险被大程度提升。

2.2、就中社会资本方来说,其一,运用PPP模式时,不能被严格管理,所以一些不法企业的负责人,会故意用偷工减料等方法,让政府支付过多的钱款,从而自身的收益可以大程度提升。其二,一些负责人员不重视合同的作用,不按照其中的规定进行工作,政府在招标的时候,这些企业进行保证,被录入之后就不再遵循,反过来政府一方也有这样的情况。其三,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都出现了违反规定的现象,项目投资之前的融资环节难以开展,钱款数量少,抵抗风险的能力自然不强。

3、PPP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3.1、熟悉掌握政策

开展投资项目风险控制,首先要针对当前政策加强学习与落实,从政策深入落实的角度来开展,观察政策制定与PPP模式项目投资之间是否存在风险隐患,项目进行中可以结合当前的政策来制定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计划,帮助提升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财务风险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有明确的开展规划,并了解当前存在的隐患问题,加强各个财务系统之间的联系,在财务信息资源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以免在最终的管理效率上受到影响,通过建立这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政府所出台的投资项目政策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避免在接下来的工程建设计划中受到影响。运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所带来的优惠,这样PPP模式下的投资项目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促进财务更加的稳定。只有充分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才能增强所投资项目对市场环境风险的控制能力,所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能够因此而增大,充分适应市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能因此而增大。

3.2、制定多元化投资策略

所开展的项目投资与控制中,通过多元化方法来协调项目进行,充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各项风险变化,也能够帮助提升最终的项目风险预防控制能力。对于当前比较常见的市场环境问题,更应该充分探讨所遇到的问题,以提升财务系统稳定性与经济收益为目标来开展。

风险防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项目选择要具有财务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的判断标准:一是静态标准,包括投资回收期法等;二是动态标准,包括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财务可行性的动态标准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上更符合投资项目的实际。当采用正指标进行财务评价时,如果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指标(或企业设定值),则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反之则不具有财务可行性。在所开展的投资建设计划中,要能够更高效的运用资源,通过将所得到的市场调查信息相互整合,为投资建设计划提供充分的运营条件,风险因素发生的几率也能因此而减小并得到控制。

3.3、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监控

风险监控实际上就是监测和控制,其中,风险监测主要是监督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保障既定计划得以顺利开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促使投资项目得以有序进行。风险监控过程主要划分成三大组成部分,也就是输入、监控、输出。另外,输入主要就是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记录档案详细编写,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会引发风险的事件,进行撰写和评估。监控主要是指对投资项目的实际活动进行一一核实校对,通过分析储备金,评估风险,从而完成监测。输出主要就是变更投资项目的各个方面,并详细说明,全面记录管理经验,便于后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然而,仅依靠政府的单向投资难以长久维持对建设项目的集中资金供给。在这一背景下,吸纳社会资本的PPP模式为缓解这种供需矛盾提供了可能。但我国PPP模式推行时间短,运用实例少,可提供的实际经验不足。近来,国资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望各央企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基此,本文以铁路行业为例,通过分析其PPP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关管控建议,帮助PPP模式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绍通.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7(22):149.

[2]周张良.试论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J].财会学习,2017(20):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