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冯素芳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一科河北邢台054000)

【关键词】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浆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86-02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LPL)是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的一种,发病率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1%~2%。LPL是由小B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成。LPL多侵犯骨髓,淋巴结、脾脏及外周血。其临床发生率低,极易误诊。现将本院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

1.病历资料

患者,男,63岁,主因口干、眼干3年与2016年8月14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4个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心律规整,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肉眼所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4.6×109/L、RBC2.80×1012/L、HB88.00g/L、PLT177×109/L,ESR>140mm/h,肝功能:TP108.0g/L、GLB69.70g/L↑,肾功能:肌酐126umol/L↑、尿素氮5.55mmol/L、β2微球蛋白5.03mg/L↑,抗核抗体测定:ANA阳性(+),γ球蛋白50.70%↑。尿本周氏蛋白:阳性,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IgM-KapM蛋白血症,尿10项:尿蛋白(+)、尿隐血(+),骨髓流式免疫分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7.48%,表达CD19、Kappa、cKappa、CD20、CD200,弱表达CD27,不表达CD10、CD5、CD38、CD138、CD117、CD28、Lambda为异常B淋巴细胞;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0.89%,表达CD38、cKappa、CD200弱表达CD38、CD27、CD81,不表达CD28、CD117、CD19、CD20、CD56、cLambda为异常浆细胞群;结论:LPL?骨髓病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HE及PAE染色示骨髓增生较活跃,淋巴细胞增多,灶性及散在分布,胞体小,胞核轻度不规则,浆细胞增多,散在分布,MF-1级2级;免疫组化:CD138+、Kappa+、Lambda-、CD20+、PAX5部分+、CD3-、CD10-。骨髓病理结果:小B细胞淋巴瘤,考虑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胸骨):外周血分类:中性分叶核0.51、淋巴细胞0.40、嗜酸分叶核细胞0.01嗜碱分叶核细胞0.01、单核细胞0.04、浆细胞样淋巴细胞0.03。骨髓象:(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82:1。(3)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细胞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4)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未见异常;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5)淋巴细胞占25.0%,可见少量的浆细胞样的淋巴细胞,比例为8.50%。(6)全片可见巨核细胞200个,血小板散在可见。(7)浆细胞比例为4.50%。结论:LPL请结合临床。(见图1、图2、图3)

(图3BMLPL:淋巴样浆细胞瑞姬氏染色X1000)

2.讨论

淋巴样浆细胞淋巴瘤(LPL)是临床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WHO(2008)将其归为成熟B细胞肿瘤,并命名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的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由小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成。LPL来源于受抗原刺激后向浆细胞分化的外周B淋巴细胞,其免疫组化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均为(+);CD5、CD10、CD103/CD138h和CD23均(-)、Bcl-2(+)、Bcl-6(-)、PAX-5(+);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结构异常是6q-缺失,发生于42%的患者[1]。

LPL25%~3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正常或减少,分类时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百分率相对增多,可见少量的淋巴样浆细胞,一般<5%。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减少。成熟的红细胞呈明显的缗钱状排列。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主要特征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常﹥10%[2]。骨髓中瘤细胞的特征:胞体小,胞质少,核圆形或稍不规则,染色质粗,核仁不明显,可见浆细胞样分化,伴有多少不等的浆细胞[3]。本例患者外周血可见淋巴样浆细胞0.03,胸骨骨髓穿刺成熟淋巴细胞0.25,浆细胞样淋巴细胞0.08,浆细胞0.45,与文献报道一致。骨髓流式免疫分型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00+、Kappa+,不表达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相关抗原:CD10-、CD5-CD38-、CD138-。结合骨髓病理结果确诊为LPL。

LPL是一种惰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经治疗后可达到缓解,但目前难以治愈,少部分病人可转化为侵袭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有文献报道其中位生存期5年,部分患者可生存10年以上。LPL的诊断须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鉴别,依靠骨髓形态学,骨髓病理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一般可确诊。

【参考文献】

[1]VitoloU,FerreriAJ,MontotoS.Lymphoplasmacyticlymphoma-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J].CirtRevOncolHematol,2008,67(2):172-185.

[2]王建中,张时民,刘贵建,等.临床检验诊断学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8-319.

[3]刘恩彬,陈辉树,杨晴英,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6):923-927.

通讯作者:冯素芳,女,硕士,副主任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