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陈芳

(宁波市康宁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定位于全脑,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感应电流,刺激N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大脑产生兴奋或抑郁的效应。每周5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治疗4周后,应用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HAMD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较组内治疗前,治疗组HAMD评分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的HAMD评分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对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8例、9例、11例、9例,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1例、10例、5例、2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有待于广泛应用临床。

【关键词】抑郁症;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11-03

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负担疾病[1-3]。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抑郁症患者,美国成人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5%[4]。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2010版《抑郁症治疗指南》[5]和《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均提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获得临床治愈,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减少复发风险,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抑郁症的用药以作用于单胺通路抗抑郁药为主,但是仍有约30%-40%的抑郁症患者服用多种抗抑郁药,仍无法缓解病情。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疗效,且患者的依从性好,无副作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是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理论,经颅输入特定的超低频(<0.2Hz)磁场,通过产生与某种神经递质的慢突触后电位频率相同的感应电流,模拟该种递质的慢突触后电位的作用(比如给GABA刺激时,模拟的就是该递质的慢突触后电位作用),对神经细胞本身的动作电位的效率进行调节,有目的地、精细地对大脑的某项功能进行调节[6]。本研究将观察抑郁症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后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来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住院部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DSM-Ⅳ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7];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22~39分之间,轻度抑郁≥7分、<17分,中度抑郁≥17分、≤24分,重度抑郁>24分;③6周内未服用任何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④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大脑、心脏有金属植入物者,有耳蜗植入器者;②严重的躯体疾病;③脑部有器质性病变者;④孕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抑郁程度、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和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进行HAMD评估。

1.2.1治疗方法

1.2.1.1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口服盐酸舍曲林(生产批号:N30362)或文拉法辛(生产批号:151101)进行治疗。舍曲林日最高剂量100mg,每日1次,1次100mg,共4周;文拉法辛日最高剂量150mg,每日3次,每次50mg。

1.2.1.2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产KF-10型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给予去甲肾上腺素500GS20min或多巴胺500GS2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5次治疗后,休息1~2天,再连续进行5次治疗,即为一个疗程)。轻度抑郁症患者治疗1个疗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约需2个疗程。

1.2.2疗效评定采用HAMD评定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状况进行测评,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评定标准如下:痊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减分率≥75%;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减分率50%~74%;有效:精神症状减轻,减分率25%~49%;无效,精神症状无明显变化,减分率<25%。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进行比较,治疗组较组内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1例、10例、5例、2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是8例、9例、11例、9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3.讨论

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无痛、无损伤、对人体安全等优点[8-9],经颅磁刺激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大脑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达到治疗相应疾病的目的。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ILF-TMS)作为一种新型无痛、无创的治疗技术,其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损害且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0],是在磁刺激治疗原理基础上,将超低频磁场透过颅骨作用于脑内深层组织,在脑内产生特殊的感应电流,进而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引起暂时性的大脑功能兴奋或抑制[11]。有文献报道,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仪在治疗抑郁、情绪障碍、脑瘫等方面效果明确,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12]。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无不适,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相较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来说,不会产生一过性头痛,而且定位是全脑,无需带定位帽,也无需为经颅磁线圈定位精确度和正确度而烦恼。操作简捷方便,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为优异。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为75.68%,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在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时,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是一种相对安全、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研究样本量小,未区分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抑郁症患者,故将在今后的治疗中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KesslerRC,BerglundP,DemlerO,ela1.Theepidemiology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resultsfromthe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Replication(NCS-R)[J].JAMA,2003,289(23):3095-3105.

[2]KrishnanV,NestlerEJ.Themolecularneurobiologyofdepression[J].Nature,2008,455(16):894-902.

[3]DennisCL,DowswellT.Interventions(otherthanpharmacological,psychosocialorps-ychological)fortreatingantenataldepression[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13,7(7):6795-6802.

[4]FerrariAJ,CharlsonFJ,NormanRE,etal.Burdenofdepressivedisordersbycountry,sex,ageandyear:findingsfrom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0[J].PlosMed,2013,10(11):e1001547.

[5]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revision)[J].AmJPsychiatry,2000,157(4Suppl):1-45.

[6]AnandS,HotsonJ.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neuro-physiologicalapplicationsandsafety[J].BrainCogn,2002,50(3):366-386.

[7]范肖东,汪向东,许又新.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7-100.

[8]Pascual-leoneA.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echnical,principles,safety,an-dpotentialtherapeuticapplicationselectroencephalogrclin[J].Neurophysiol,1997,103:481.

[9]HallettM.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andthehumanbrain[J],Nature,2000,406(6792):147-150.

[10]孙元锋,李哲,李韵,等,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68-2169.

[11]MassieCL,TracyBL,MalcolmMP.Functionalrepetitivetranscramialmafneticstimulatio-nincreasesmotorcortexexcitabilityinsurvivorsofstroke[J].ClinNeurophysiol,2013,124(2):371-378.

[12]刘艳玲,孙建,阎加民.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8):6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