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新课标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范焕晓

范焕晓河北省永年县第六中学

【摘要】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老师体验学生领会语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99-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感性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大胆放手,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给以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悟创新能力。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朗朗的读,哪有“出口成章”?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人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的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示范美读

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叶圣陶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他又特别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理解”。

2.理解朗读

重在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我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能体会到这样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却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学生也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指导朗读

诵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调动全身心多种感官功能,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教师在诵读时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诵读。叶圣陶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地体会亲切,从而达到自然、纯熟的境界。”我在指导学生读《合欢树》一文时,是这样指导的:叙述性的语言要用陈述语气平缓地读。如文章开头几段是回忆以前的事情。只有把握住语义,才能掌握表达方式。

二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分析判断,“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细细品味,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叶圣陶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达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的越多,了解的越见真切。”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创设情景,展开想象

在语感较强的人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字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训练为主题,加强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加强语感实践的训练,加强语感分析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