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检测

吴彩虹

吴彩虹(黑龙江省呼玛县人民医院1651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470-02

【摘要】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大致包括9个菌属(包括新增3个菌属),本文仅介绍5个菌属。A.放线菌属放线菌属(Actinomyces)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丝状杆菌,据1986年第9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所记载,包括12个菌种。

【关键词】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检测

(一)生态

放线菌是人口腔、肠道、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不少菌种也是动物口腔或肠道正常菌群,如牛型放线菌(A.bovis)、粘性放线菌(A.viscosus)、住齿放线菌(A.denticolens),以及豪威放线菌(A.howellii)、受损大麦放线菌(A.hordeovulneris)和猪放线菌(A.suis),而个别菌种如腐生放线菌(A.humiferus)是肥沃土壤中常住菌之一。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放线菌属细菌形态多样,有直,有弯,不分枝或分枝,多半为革兰阳性丝状杆菌,菌丝可断裂成细长杆菌,形态似假白喉杆菌。菌体呈棒状,染色不均,排列成X、Y、V、栅状或短链。无荚膜,无鞭毛,有些菌种所产生菌丝可缠绕成团,形成小菌落,可在病人的脓汁中出现,呈黄色,又称为硫黄颗粒,是放线菌感染的重要特征之一。

2.培养除了衣氏放线菌、溶牙放线菌、梅氏放线菌为微需氧菌外,其余多为兼性厌氧菌,故在含5%~10%CO2时生长最好,但生长仍很缓慢,需5~7d才出现菌落。直径0.5~3mm的典型菌落为粗糙型、灰白色,有些菌如溶牙放线菌形成红色菌落,粘性放线菌形成粘性菌落,不易挑起和乳化。但约有1/3菌落呈光滑型,直径1mm,圆,发亮,微凸,边缘整齐,生长快,2~3d就出现菌落,也易于挑起和乳化。在液体培养基中沉于管底像一团绒线,这是菌丝沉积物。

3.特征多数菌种能发酵葡萄糖等,其发酵糖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琥珀酸(S),或还有少量的乳酸(L)和醋酸(A),但绝不产生丙酸。液化明胶产生吲哚,触酶试验多为阴性,但硝酸盐还原多数菌种为阳性。生长最适pH值为6.5~7.0。

(三)致病性和免疫性

1.对牙面的粘附放线菌中粘性放线菌、衣氏放线菌和溶牙放线菌对牙面有很高的亲和力,它们以高数量粘附在牙面上。牙面获得膜中一些成分,如富脯蛋白和富酪蛋白明显地促进了它们的粘附。此外,它们对组成牙本质和牙骨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也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也促进了它们在根面的粘附。

放线茵不仅作为粘附支架,形成谷穗状结构,加速了菌斑形成,且随菌斑的成熟,粘性放线菌的量不断增加。其对粘附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是菌毛,其中菌毛Ⅱ还介导了与变链球菌、血链球菌、牙龈普氏菌及具核梭形杆菌等细菌的集聚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并且菌毛Ⅱ也能促进粘性放线菌对3一HA的粘附。

2.放线菌还产生涎酶(又称神经氨酸酶)也可促进其与其他细菌、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的粘附。这是因为此酶可使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糖脂成分发生改变,暴露出半乳糖及相关成分,而半乳糖是放线菌菌毛Ⅱ及其他一些细菌的受体,从而促进了细菌的粘附。近年对放线菌中编码涎酶的基因和序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已经克隆出此酶的基因(nanH)。它由2703个bp组成,编码产物90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92871,等电点为5.72,G+Cmol%为71%。

3.口腔放线菌与龋病密切相关。口腔放线菌可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使菌斑pH值降至5.0以下,且对牙面特别是根面有很高的亲和力。一些放线菌还能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龋病中的作用,虽然根部龋的主要致病菌是变链球菌,但是放线菌在致龋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不能忽视,尤其是放线菌与根面龋的发生关系更密切。除了与口腔致龋有关外,放线菌还能引起面颈部放线菌病。

(四)微生物学检验

本菌属尽管包括12个菌种,但是住齿放线菌(A.denticolens)和豪威放线菌(A.howellii)多分离自牛口腔牙菌斑中,并且猪放线菌(A.suis)和腐生放线菌(A.humiferus)两菌的分类学位置尚未确定。另有3个新增放线菌即杰格放线菌(A.georgiae)、杰锐斯放线菌(A.gerencseriae)和白纳德放线菌(A.bernardiae)。

B.丙酸杆菌属

丙酸杆菌属(Propionbacterium)细菌是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据1986年第9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所记载,包括两大群共8个菌种。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丙酸杆菌尤其是疮疱丙酸杆菌主要栖居在人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管中,产生酶可使皮脂中的类脂形成长链脂肪酸,刺激局部产生炎症并引起皮脂管梗阻形成粉刺或毛囊炎。此外,因为它们正常就栖居皮肤上,所以采血、腰椎穿刺或骨髓穿刺培养时本菌也是最常见的污染菌。丙酸杆菌细胞壁成分中缺少分枝菌酸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胞壁脂质中脂肪酸是C15异构酸,具免疫原性,胞壁成分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免疫球蛋白如IgM或IgG等。

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疾病种类不同采集血液、脓液、伤口或软组织溃疡灶分泌物等标本送检,经厌氧培养分离分纯后可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

C.优杆菌属

优杆菌属细菌(Eubacterium),有些资料译成真杆菌,其实“Eu”是良好、有益之意,不是真伪之义,故译成优杆菌属更为准确。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优杆菌属菌种加上新增的两个菌种共为36个菌种,其中口腔中可见的有7个菌种,即不解乳优杆菌、砂优杆菌、短优杆菌、缠结优杆菌、胆怯优杆菌、迟缓优杆菌、粘液优杆菌,它们专性厌氧程度高,不少菌株只能在预还原培养基上生长,所有厌氧菌中因为此菌属培养不易,因此它是目前对其致病性、分类学、免疫性研究最落伍的一个菌属。本文只能综合些零星报告供参考。孔氏优杆菌有周毛,能运动,这是其致病原理之一;粘液优杆菌其细胞壁含有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报告36%~50%Crohn病的病人血清含有抗扭曲优杆菌的抗体,可能是Crohn病的病人易于招致优杆菌感染之故。近年发现宫内避孕器常引起缠结优杆菌感染。似乎优杆菌感染与其胞壁肽聚糖(peptidodycan)及表面多糖有关,它们可以刺激吞噬细胞并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与宿主炎症反应有关系。

微生物学检验

在《伯杰细菌鉴定手册》(1974)第八版中,优杆菌属只有28个种,到1986年《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九版内,本属已增加到34个种,近年又有两个新增菌种共36个菌种。标本经分离分纯培养后可进一步鉴定到种。

D.乳酸杆菌属

乳酸杆菌属(Lzwtobacillus)细菌因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而命名,属于革兰染色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有的种为兼性厌氧或微需氧菌)。

(一)生态

致病性与免疫性

乳酸杆菌普遍被认为是生理性细菌,少数种为条件致病菌,这些种主要包括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罕见唾液乳杆菌和加氏乳杆菌。它们致病的主要条件是离开原生活环境(如肠道、口腔或阴道),进入血或淋巴结甚至一些脏器中,引起感染性疾病,而在原生活环境一般认为它们是不致病的。因此对于乳酸杆菌致病性和免疫性等方面研究尚待深入地进行。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后可使用MRS培养基分离培养、分纯,然后进一步鉴定属种。1986年《伯杰系统细菌手册》第二卷中本属共44种,连同亚种共51种,近年新增6个菌种,故本属共50个菌种,连同亚种共57种。

E.双岐杆菌属

人和动物体内主要生理性细菌之一是双歧杆菌属,1986年出版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卷中本属包括24个菌种,近年新增7个菌种,现共有31个菌种。

致病性与免疫性

双歧杆菌属于主要的生理性细菌,它基本上对人畜不致闰,个别可以为条件致病菌。它还是形成生物屏障、构成机体抵抗力最主要的正常菌群之一,是人畜肠道常住菌(原籍菌),参与宿主营养、免疫等重要生理作用,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衰老等生态作用,因此它们是生态制剂、保健食品等的主要添加菌类。

微生物学检验

本菌属据1986年《伯杰系统细菌鉴定手册》应包括24个种,近年又新增7个菌种共31种。

革兰染色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还有隐秘杆菌属、阿托波菌属、动弯杆菌属、假瘤胃杆菌属等菌属,本书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参考文献

[1]卢青龙,其布热,王振辉,等.临床分离葡萄球菌耐药性和用药对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662.

[2]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222-225.

[3]周贵民.厌氧菌血培养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979-980.

[4]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36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