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下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模糊评价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层次分析法下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模糊评价的分析

易国荣

广州粤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5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活动的增多,施工现场出现火灾的几率相应提高,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火灾风险,并提出防范火灾的有效措施,这不仅能够降低建筑施工风险,而且还能扩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范围。本文首先介绍层次分析法,然后对火灾风险模糊评价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火灾防范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模糊评价

前言:现如今,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的火灾危害不可估量,做好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工作能够减轻损失,并且能够确保工程施工任务及时完成。因此,以层次分析法为铺垫,做好火灾风险模糊评价工作具有必要性,由此可见,本文这一论题的探究意义较显著。

1层次分析法基本介绍

所谓层次层析法,指的是细分探究问题,并借助标度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定量研究。这一方法能够将划分完成的目标逐一对比,通过数学运算加快问题处理速度,从中能够看出,这一方法具有应用便捷性和实用性[1]。

风险火灾评价的过程中,应首先确定指标体系,借此掌握导致火灾形成的多种因素,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了解火灾情况。火灾影响因素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即准则层,第二层即子准则层,第三层即方案层。然后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它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构建判断矩阵了解相对重要性关系,最后对其进行排序计算,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指标。经专家协商后得知,准则层指标包括四方面,分别为防火能力、灭火能力、逃生能力和管理能力,权重数值分别为0.3994、0.2046、0.1196、0.2765。最后,确定指标量化准则。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相关内容对比安全水平值,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指标量化准则

等级范围值(x)

好90<x<100

较好75<x<89

一般60<x<74

较差45<x<59

差0<x<45

2火灾风险模糊评价分析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为:了解被评价对象的评价集和因素集,然后明确因素权重和因素的隶属度向量,接下来建立评判矩阵,最后进行模糊运算,即隶属度向量与模糊评判矩阵做乘积运算,并通过归一处理获得评价结果。针对具体高层建筑物进行火灾风险评价时,按照上述步骤,首先聘请专家对具体情况评分,以此确定评价值、评价集、因素集,然后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了解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平面布局、耐火能力、灭火能力、疏散能力、制度落实、日常管理;了解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防火能力、灭火能力、逃生能力、管理能力;了解三级模糊综合评价,获知模糊运算结果。参照隶属度原则,对比得知该建筑物现场处于哪个等级,确定火灾风险等级。

3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3.1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施工场地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通道狭窄,并且施工场地十分混乱,再加上,施工时间较长、施工作业量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扑救难度,灭火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高层火灾不同于低层火灾,烟气浓度较高,极易使被困者窒息。

3.2易燃材料较多

目前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十分复杂,施工现场工种多样,并且电线、支架数量过多,一旦有火源产生,极易产生连带作用,进而火灾范围会迅速蔓延,周围燃点低的物品会被点燃,进而火势不可掌控。

3.3应变扑救机会较少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潜在风险具有频率高、时间长等特点,再加上,建筑管理者对建筑特点了解甚少,管理者自身火灾预防意识淡薄,进而火灾预案未能及时制定,一旦出现突发性火灾,则施工人员会措手不及,进而错失最佳的灭火时机,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防范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活动实际开展时,应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并提出针对性的火灾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4.1详细检查疏散设施

了解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后,做好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施工场地贴好疏散标识,指明疏散方向和疏散通道,一旦真正发生火灾,施工人员和灭火人员能够根据提示成功逃离和救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减少人员伤亡和物件损坏。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物内部道路应加强管理,特别是施工材料运输时,更应全面监控,避免材料长时间堵塞道路,影响道路畅通性。此外,做好施工现场巡查工作,观察指示标识和疏散路线是否被遮挡,以免其警示、引导作用被弱化,这对安全逃离有重要影响[2]。

4.2加强安全管理

除了检查疏散设施外,还应做好消防管理工作,一方面,对施工人员组织全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消防设施的应用能力,掌握相关设备的应用技巧,确保消防设施的应用作用全面发挥。在此期间,做好培训工作的阶段性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员工应重点培训,直到符合上岗标准。另一方面,训练灭火人员规范性操作灭火设备,并正确摆放灭火器材,全面检查火种熄灭情况,以免因灭火不及时产生火灾。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电气管理工作应具体落实,工作人员详细检查受损线路,及时更换烧焦的插头,必要时调用维修人员前来维修、管理。

4.3完善安全制度

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现状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灭火巡查活动,同时,监督机构正常启用,一旦发现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应追究其责任,并对其严厉惩处。根据施工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施工制度和施工计划,并针对性补充消防管理不足,以便为突发性火灾提供灭火依据。消防人员遵循安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注重在日常提升自身的灭火技巧和自救能力。

4.4引进先进的警报装置

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适当位置安装警报装置,并在易燃易爆场合安装视频系统,通过观看视频监督物品堆放情况,并且非规范行为也能被及时捕捉,这能为安全管理工作推进提供依据和证据。一旦警报装置启动,则灭火团队应在第一时间赶到救火现场,在火灾蔓延之前成功灭火,警报装置声音停止后,应及时了解火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免类似火灾行为重复出现。

4.5注意事项

施工场地个别部分进行焊接处理时,使用挡板用来隔绝火花,以免火花外溅引燃其他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应合理设定挡板大小、摆放位置,使其真正起到隔绝作用。禁止使用明火,并且施工人员禁止吸烟,只有确保安全性,方可行明火操作。禁止私接电线,自作主张使用电能,以免出现电气起火现象。灭火设备应全面准备,并且灭火设施的位置应合理摆放,灭火器材使用后放到原处,以免影响设备二次利用率。火灾救助的过程中坚持临近原则,以此提高灭火效率[3]。

结论: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分析火灾风险等级,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灭火方案,以免错失灭火时间,导致火灾蔓延,最后耽误施工进度,导致建筑单位经济效益降低。通过详细检查疏散设施、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引进先进的警报装置、掌握注意事项等措施来降低火灾风险,全面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促进高程建筑施工活动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胡红兵.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及防火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5,30(08):73-75.

[2]郝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模糊评价[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03):224-229.

[3]郝蕾.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因素分析[J].建筑安全,2014,29(1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