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周卫平瞿世华

周卫平瞿世华

(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8367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60例外科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中93.3%患者护理后比较满意,90%患者对护理风险因素认知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7%,风险因素认知率为70%),P<0.05。结论:外科疾病患者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常规护理;外科疾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16-02

外科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预后欠佳,且并发症呈现较高趋势。近年来,护理管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了探讨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外科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60例外科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1.5±1.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6)年,平均时间为(2.2±1.8)年;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9.7±1.3)岁。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第一天热情接待,做好入院介绍,并安置好患者的床位,交代基本生活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每天做好各项常规体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常规准备,除了叮嘱术前禁食之外,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一定要特殊照顾,消除患者的术前紧张感;刚做完手术的患者身体状态十分虚弱,护士需选择适合患者的体位妥善安置,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各种引流管,看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切忌发生堵塞;谨遵医嘱给患者输液、输血,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和脉搏,并做好相关记录;若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可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果发现患者有并发症的情况,需要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1.2.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对常规护理过程中的疏漏和不足进行补缺,更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护理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点:(1)心理护理管理。入院后患者内心情绪相对比较激动,难以适应患病后的生活,部分患者对外界反应比较敏感。此时,护师应该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问候,定期到患者病房进行查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恐惧、害怕等心理,提高护理依从性。对于护士工作不足而产生的护患纠纷,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并开导。(2)健康教育管理。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安排临床护理管理,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掌握外科疾病饮食、情绪、运动等,让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从自身注意[1]。(3)基础治疗管理。在护理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患者基础治疗,如:镇静、平喘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患者护理、治疗的有效、合理,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4)其他管理。除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以上护理外,还应该加强护士的日常管理和培训,进行定期考核制度,并与绩效挂钩。

1.3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搜集数据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93.3%患者护理后比较满意,90%患者对护理风险因素认知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7%,风险因素认知率为70%),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风险因素认知率

实验组3028(93.3)27(90)

对照组3020(66.7)21(70)

X2/16.3225.78

P值/<0.05<0.05

3.讨论

近年来,护理管理在外科疾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护理质量确切[2]。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因素认知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护理管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多的以患者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机械式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管理能够转变为传统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精神、心理、身体等多方面的要求[3]。同时,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有助于外科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发生率,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这种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于医院的医疗资源、设备等要求相对较低,患者护理依从性也相对比较低,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4]。综上所述,外科疾病患者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泌尿外科疾病出院后家庭护理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37-638.

[2]解维玉.精细管理引入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55.

[3]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422.

[4]杨乙荣.16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