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80例临床观察

/ 2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80例临床观察

韦莉杨继若许会英

韦莉1杨继若2(通讯作者)许会英3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兰州730030)

(2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甘肃兰州730030;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兰州730030)

【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11-02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指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腺轴)平衡失调而表现出因内人秘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一称为“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本病的产生是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使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所致,其疾病过程伴随多脏腑功能衰退,出现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常见症状有:阵发性烘热汗出、月经紊乱或停经、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发热易怒甚则情志异常,或浮肿便溏,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对患者工作和生活均有较大的影响,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均为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2012年门诊和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药物组(40例)和针刺组(40例)。针刺组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96个月。药物组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5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3个月。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与冰城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较性,详见表1。

两组PMS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PM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两组PMS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详见表4。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妇科学》中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结合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制定以下标准:①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②症状为月经停闭或出现紊乱,见有烘热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等症状;③血中促黄体酮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值增高,绝经后FSH增加2倍,LH增加5~10倍,FSH/LH>1,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绝经后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④改良的Kupperman评分>15。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为绝经期综合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5~55岁之间;③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④符合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改良的Kupperman评分>15。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年龄

(1)年龄在45岁以下或55岁以上者;(2)有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及慢性贫血者;(3)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4)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患者;(5)近几月内使用过激素或性激素水平有影响的药物者。

2.治疗方法

2.1针刺组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太溪复溜太冲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

操作方法:针刺手法足三里、三阴交采用迎随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和泻法;关元、太冲采用捻转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和泻法,其余穴位均采用捻转手法中的平补平泻,进针25-40mm,留针30分钟,最后针刺中脘,中脘采用呼吸补泻手法中的平补平泻,进针80-100mm,不留针。

2.2药物组

用尼尔雌醇2mg,每两周服尼尔雌醇2mg,可以采用钙剂和谷维素等对症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1)症状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Kupperman评分变化。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将为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6种症状: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眩晕、头痛、心悸,分别给予指数1~4不等,每种症状的程度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因子分别定位0、1、2、3份,以上每项症状的程度因子与质数乘积之和即为Kupperman评分,即:Kupperman评分=程度因子×指数,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评分标准见表2。

(2)实验室观察指标[1]: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空腹静脉血5ml,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并与-30℃保存待测。采用防免疫法测定,有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免中心。

表2Kupperman评分标准

3.2治疗评比标准

参照改良Kupperman评分法[2],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发:治疗百分比=[(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pide;治疗总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治愈:治疗百分比≥85%;显效:治疗百分比≥50%,且<85%;有效:治疗百分比≥20%,且<50%;无效:治疗百分比<20%。

3.3统计学处理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3.4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PMS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x±S)

由表可见,针刺组与药物组在治疗前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Kupperman评分优于药物组。

讨论

围绝经期之主要的生理变化是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目前采用雌激素代替法,李芳丽用个药盐灸脐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显效率迟80.7%。

中医认为为绝经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气衰弱,冲任空虚,脏腑功能失调,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肝、脾,病变经脉主要在足三阴经及冲任二脉。所以本人提出了健脾补肾疏肝针刺法。

四神聪穴为经外奇穴,其前后两穴均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左右两穴则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于肾,督脉贯脊属肾,络脑贯心,其气通于元神之符,长于调治元神之腑产生的病患,对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四神聪学疗效明显[2]。

脾胃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疏泄,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五行属土,故为土中土穴,胃与脾相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病,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腧穴,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健脾疏肝行气补血的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原穴,取艾补肝舒肝行气血活血之效。

参考文献

[1]尚艳杰,孔令丽等.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929(6):444-448.

[2]李云秋.电针四神聪治疗中老年头痛49例.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