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及实践

黎祥如

湖北星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在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系统设计、整体优化,深化改革、反映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按照“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增强,综合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过程来完成,“建筑工程概算”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和掌握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工程概预算软件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的造价编制、理解大工程项目管理本质是该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在调研各高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管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课程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梳理,提出“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依据“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总结,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形成系统化课程教学资源,突出课程工程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合理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

一、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本专业开设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区域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咨询单位等。因此,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审查方法,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掌握计算机在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和造价咨询的基本能力,是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方面,形成了老、中、青的合理梯队,主讲教师都在职攻读了博、硕士学位,且都参加了广联达等专业软件的培训,并在设计院等单位参与众多的实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材方面,编写了多部高质量教材。课件和教辅建设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面,每年都邀请广联达、鲁班等企业讲师进校讲授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2]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展示这些教学成果。其次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化整合教学资源。最后是学生实践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特点。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涉及理论面很广,除了介绍工程预算相关的理论之外,所涉及得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该课程的学习还涉及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如《全国统一基础定额》、《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重庆市建筑工程计价定额》。而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费用计算又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随地区不同而不同,都要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所以这门课程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地区性,同时建筑工程费用的计算贯穿于基本建设的整个工程阶段,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知识缺乏,课程安排欠妥。建筑工程概预算所涉及的课程中,“建筑经济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专业都不学,“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法规”等课程,都是在概预算课程之后的学期安排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概预算的过程中,施工图纸看不明白,计算规则理解不了。

2、学生缺乏认识,课程偏科。建筑设计的学生基本上重点儿都放在建筑设计类的课程上,主要的兴趣也都在这些课程上,但是学生缺乏认识,他们设计的这些艺术形象,如果能够真正做成一个建筑产品的话,那是跟建筑工程概预算有这密切的关系的。

3、教材内容滞后,参考资料欠缺。

教学中用的教材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现行定额及取费规定,能参考的教学资料也很欠缺。学了概预算课程,却对当地的建筑工程定额很陌生,甚至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使用了。

4、理论课多,实践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及结合实际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时过少。学生学了很多程序、计算规则等,但是没有实践经验,不知道如何使用。

三、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实际现状,按照精品课程要求及内涵,借鉴国内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从顶层进行设计和规划,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反映我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特色。在组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授课、讨论、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将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程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积极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补充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薄弱环节,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形成系统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建设。

四、课程建设实践

(一)、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1、“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形成众多的教学资源和成果,形成了“重实践、求创新”的课程特色。但这些教学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优化。所以我们拟对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进行分类,按照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的思想,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框架,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和丰富。

2、课堂采用教学—建模—教学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用软件建模形成工程实体。一方面,学生在建模过程中能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理解工程构造原理,通过直观效果图、算量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计量规则等。另一方面,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软件操作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3、根据课程特性,确立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台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工程,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对整个资源进行优化,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及时将取得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学生,构建起开放的、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提供课程建议和教学资源补充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该课程已进入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第一批名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依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整合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形成分层次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育课程。目前,我校已经搭建好了全校网络课程教学综合平台(如图1所示),首批资助40门课程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课程已获批复,进行了专门的师资培训和实践,这为构建开放、系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学资源课程解决了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能充分保证网络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随时、随地、随愿”的个性化学习。

(三)、重能力、求创新,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以往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偏少、实践体系单一的情况。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中心,构建课堂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竞赛等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赠送与购买的方式,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安装业内知名的正版专业软件,如广联达造价软件、鲁班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神机妙算软件等。让学生参加广联达等公司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进行的各种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广联达软件全国算量大赛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深化教学,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1、评价形式多样化。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每次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和开卷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2、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对出勤、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状态、小组中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只有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的方法,形成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和实践,建立了课程合理、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信息熵和粗糙集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优化

1、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技能培养为主,尽量能边教边做,多安排课堂和课后练习作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的运用。例如在学生学完预算定额的使用方法,了解当地造价管理部门有关编制概预算的政策与规定后,安排编制一项实际工程的施工图预算,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安排工地实习,培养学习兴趣。因建筑工程概预算研究对象是以工程实体为主,可以尽量的多安排学生施工现场的参观和实践学习,了解整个建设工程的程序,深刻的体会建筑工程概预算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训学生的上岗资格。通过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使学生跟将来的工作实践接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预算员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由主管部门颁发“预算员资格”上岗证书。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已获得了预算员资格证书,使他们毕业后能很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也达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提高了对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并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的将来从事的工作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通过课程建设的不断实践和发展,促进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鲜明铁路交通、大工程应用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踏实实干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充分得到铁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大型企业的认可和青睐。反过来,人才培养的认可提高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了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等.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2]黄山,等.《建筑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1):72-76.

[3]盛晓伟,等.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7):194-195.

[4]吴贤国.建筑工程概预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李军红.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2,4:96-97.

[6]范秀兰,林伟民.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洛阳大学学报,1998,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