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小企业信贷难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试论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小企业信贷难问题

王贵民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小企业信贷对策

信贷决策者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有理性、有直觉的多维综合体,他们的判断与决策过程难免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致陷入认知陷阱,形成信贷市场中的行为偏差。而且,信贷决策者所面对的事物是如此复杂多样。无法完全把握所遇到的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归纳,只能借助更主观的测量方法,用简单化的原则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也会生成错误的认识。因此,只有很好地把握信贷决策者的这种心理和存在的认知偏差,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将行为金融学理论引入小企业融资,会更加丰富我们对小企业信贷困境的认识。

一小企业信贷困境的行为金融分析

(一)“羊群行为”和小企业融资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群体行为。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市场参与者不是根据己获取的信息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而是受其他市场参与者行为决策和整个行为环境的影响,采取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相同的策略,从而产生市场参与者之间相互摹仿、攀比、追随和传染的倾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过度集中和对小企业“惜贷”现象实际上就是“羊群效应”的具体表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居绝对主导地位,因而他们将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的行为对中小商业银行形成了群体压力。中小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帮助自己作出理性判断。因而会通过观察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以获取有用信息,并效仿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群体压力和“带头示范”下,中小商业银行选择了从众策略。也将贷款投向大企业、特定行业,而且。由于不向小企业贷款是一种“羊群行为”,即便因贷款集中产生风险,受损的往往也不只是一家银行。其损失具有外部性。而如果不从众,即把贷款投向小企业,出现问题则只是个别银行。相对而言,外部形象的损害较大。而且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也往往会因此受到其委托人的处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小商业银行即使冒突破资本法定比例约束的风险向大企业融资也不愿贷款给小企业。由此可见。在信贷市场上存在的这种从众行为,无疑加重了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二)“损失厌恶”与小企业融资

实验表明,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损失厌恶就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Kahnema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发现,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毋庸质疑,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虽然经营灵活,但大多数企业确实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特点。如生命周期短,经营变数大,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资料,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等。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又决定了银行对小企业的放贷成本、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些都无疑会强化信贷决策者在对小企业贷款进行决策时。首先是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后才是如何获取收益。而且,由于人们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和收益,感知效用影响不同,当少数小企业贷款出现损失时,对信贷决策者的触动却非常大,甚至掩盖了大多数小企业贷款所带来的收益。“损失厌恶”的情绪波动致使信贷决策者认为小企业贷款无利可图,向小企业发放贷款是一个容易带来损失的决策。因此对小企业“惜贷”也就成为了信贷决策者的普遍选择。

(三)“证实偏差”与小企业融资

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人们有时就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地解释为对他们有利,不再关注那些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人们这种寻找支持某个假设的证据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就是“证实偏差”。信贷决策者存在的这种“证实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小企业的融资。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让信贷决策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强烈的假设:所有的小企业贷款风险都很高,无利可图。

(四)“拇指法则”与小企业融资

正确的贷款决策要求信贷决策者对贷款所产生的收益以及将会碰到的风险做出准确无偏的估计,但信贷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不能达到理性。为了在避免重大失误的同时期望取得比较好的结果,有限理性的信贷决策者在面对贷款决策时常常会采用“拇指法则”。“拇指法则”也称经验法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启发式策略,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即凭借经验解题的方法。信贷决策者在运用“拇指法则”判断问题、做出贷款决策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代表性偏差。当企业的信息不充分或者是各种信息交杂在一起时,信贷决策者为了做出正的判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繁杂,往往耗时很多,信贷决策者为了迅速地解决问题,常常根据企业的一些代表性表现做出一些预测和判断,如企业的规模、过去的业绩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信贷决策者就会坚信,大公司就是好公司,好公司就有高收益,高收益就代表着贷款安全性高;

二、对策建议

在对小企业信贷决策中,人的非理性认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要努力解决或减少小企业信贷决策中存在的行为金融问题。

(一)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制度对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者是否能够对小企业业务形成正确的、合理的和理性的认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完善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让信贷决策者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制度上保证科学决策,减少因个人认知偏差造成的非理性行为。改进小企业审批机制,建立统一科学的小企业贷款审查决策标准,设计标准化审批格式文本,尽量实现贷款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目的就是使贷款决策人根据实际审查情况,能够迅速、准确判断贷款与否,防止出现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

(二)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信贷管理人才

建立专门的小企业信贷管理人才队伍。多渠道加强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使之掌握小企业贷款理念、方法和特点,不断增强业务素质,减少认识偏差。一是积极为小企业信贷管理人员创造“充电”条件。除鼓励自学外。积极采取短期培训、参加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帮助风险管理人员吸收新知识,促进管理人员优化知识结构。二是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管理技能,特别是风险的识别技术、风险信息的解读技术和风险应对策略的运用技术。提高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识别、判断、控制和化解能力。三是建立小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系统。要注重对小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学习、培训、岗位技能考核等载体提高小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建立人才库。

(三)提高信贷决策的科技含量

建立适应小企业风险管控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分析技术,减少人的主观因素在风险管理上造成的判断失误,从而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科学可行的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要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风险处置等各个风险管理环节,为提高贷款决策水平、减少主观偏差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信息管理系统应记录和汇总以往所有贷款申请情况和相应的贷款偿还情况,应使信贷决策者能及时监测贷款逾期情况,包括逾期借款类别、逾期天数、逾期贷款还款情况及贷款余额,能够及时了解正常还款客户的情况,从而提高信贷决策者的主动权,尽量避免或减少“拇指法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