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动过缓72例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不同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动过缓72例护理体会

杨光

杨光(辽宁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鞍山1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284-02

【摘要】通过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和股静脉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动过缓患者的护理特点,得出结论: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经股静脉途径,两种途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动过缓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高发性、高风险的疾病,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表现,是由冠状动脉闭塞、供血中止,使相应心肌严重地急性缺血所致的疾病[1],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死亡原因。我科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期间分别经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动过缓患者72例,比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科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动过缓患者72例。年龄39~75岁,男47人,女25人。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静脉组40人,股静脉组32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患者均符合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的适应症,同时无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禁忌症。两组分别经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两组患者术前完成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和临床观察。

1.2.1心理护理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优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术前准备安置病人在抢救室,吸氧、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应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按医嘱应用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必要时专人守护。向家属交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意外及措施,让家属签手术同意书。给病人备皮、皮试,配合做血常规、定血型、测定出凝血时间等相关检查。通过导管室护士检查起搏器系统,如起搏发生器、起搏导管、电极开关及接头插件,确知功能正常后进行消毒,备好急救药品用物。

1.2.3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保障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严密观察病人呼吸、面色、神志等,重视病人主诉,观察有无胸痛、膈肌刺激、起搏障碍,甚至心包填塞症状,急救药品,除颤仪紧急备用,所以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

1.2.4术后护理术后体外起搏器妥善悬挂,沙袋压迫伤口6小时,绷带固定术侧肢体,避免术侧肢体弯曲及过度翻身,防止导管脱落,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每天换药一次,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继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常规应用抗菌素3~7天。

1.2.5统计学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处渗血、皮下血肿、电极脱位、感染)等情况,应用SPSS11.5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进行顺利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循环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在3%~10%,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12%,是ACS发作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ACS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机制与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缺血、缺氧、水肿有关,也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2]。心脏起搏技术已在临床上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缓慢性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其中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停、长Q—T间期综合征等。临时性起搏术多在紧急救治中应用,或为永久性起搏的过渡性措施。临时起搏器安置以往大多数是应用股静脉途径,应用过程中费时,采取锁骨下静脉途径,此路径由于其解剖关系,安置速度快,简便,且成功率高,是心脏急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护理的关键在于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加强巡视,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监护波的变化,同时要善于分析和思考,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4结论

综上所述: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经股静脉途径,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经股静脉途径,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经锁骨下静脉途径优于股静脉途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主编.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

[2]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60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