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不同术式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不同术式疗效观察

唐光勇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人民医院615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不同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接受为期1~3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愈合不良以及术后发热等并发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8-01-02

腹股沟疝常发于老年人身上,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不断攀升。腹股沟疝疾病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本次研究中,利用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接受开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共有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56~83岁,平均年龄为69.2±13.2岁;有18例患者为腹股沟斜疝,有10例患者为腹股沟直疝,3例患者为股疝。观察组为接受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共有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为53~81岁,平均年龄为68.7±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位置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1)患者接受硬膜外局麻手术;(2)切口设置为常规斜形,长度控制在6cm左右,进行逐层切开,寻找疝囊位置;(3)将疝囊其分离至疝囊颈,采取高位结扎的方式;(4)当疝囊比较大,则从阴囊进入,横断疝囊;(5)采取远端止血,将疝囊旷置;(5)放置药物为聚丙烯补片,放置位置为联合肌、腹股沟韧带以及腹内斜肌等位置;(6)逐层关闭切口,利用砂带加压。

观察组:(1)使用微量的丙泊酚,帮助患者进入浅睡眠,减轻建立气腹所用的CO2对患者膈肌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内脏牵拉反应;(2)对患者进行全麻手术,采取头低脚高的卧位方式;(3)在患者侧脐旁2cm位置,切开一个长度为10cm左右的横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使用指板拉钩法将腹膜的外间隙游离开,在其中放置腹腔镜;(4)同时在患者体内冲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压升高到10~15cmHg高度范围;(5)在患者的脐与耻骨的连线位置,放置5mm的tiocar;(6)将患者的耻骨结节以及腹股沟韧带等结构显露出来,并将疝囊与腹壁剥离开来,,撕下疝囊;(7)对于较大的疝囊,使用套扎横断。放置药物与对照组相同。

1.3疗效评判标准

对患者手术过程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主要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日常活动时间。

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价,主要有五个等级:(1)无疼痛;(2)轻度疼痛;(3)中度疼痛;(4)重度疼痛;(5)疼痛无法忍受。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组间的各种以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数据,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性,使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统计结果(x±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接受为期1~3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愈合不良以及术后发热等并发症,具有显著差异性(x2=17.234,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在治疗上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分别为张力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修补术以及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2]。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作为疝修补的材料,能够增强腹股沟管的后壁,避免了对组织正常生理结构的影响,具有比较分明的层次,应用比较广泛[3]。腹腔镜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可以有效减少创伤,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并降低疾病复发率[4]。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开始取代无张力疝修补术[5]。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即接受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要比接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恢复日常活动时间要显著降低,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切口比较小,可以降低患者损伤,同时减少切开感染的发生率;(2)患者的日常活动恢复时间比较短,可以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术中镇痛剂的使用量,降低对身体的损伤程度;(4)能够对患者的两侧疝以及其他的器官进行探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5)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阴囊水肿等情况的发生;(6)不需要对腹股沟区进行解剖,尽量维持了其解剖结构的稳定,可以减少对该位置的损伤;(7)该种手术完全符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要求[7-8]。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唐剑,陈嘉希,郑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37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3:80+84.

[2]木再帕尔·木合塔江.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

[3]黄俊海.Kugel路径疝囊颈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8例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323-324.

[4]长孙卫国.腹股沟疝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

[5]司宇光.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38-39.

[6]杨东方,赵广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02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3,14:160-161+165.

[7]俞德梁,张宪国.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对比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03:211-213.

[8]袁全林.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5,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