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何小芬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摘要: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十字路口的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教育心理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反观教育心理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等院校;现状;应用

一、前言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家文明传承的纽带,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教育事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法宝,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当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大学作为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更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引导,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定义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学与心理学融合交叉而成的学科,亦被划分为应用心理学中的一种,且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教育心理学以教育实践中呈现的各类心理、行为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囊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心理学。而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概括而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就是以学与教为核心而展开。所谓的“学”即为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受其个体差异(包括性别、知识积累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的影响,对于教师借助教学情境所传输的知识、技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状况和态度。所谓的“教”即为教师以教学环境为依托,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肩负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责,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重责。而且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做好教学评价以及课后反思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何实现“学与教”的完美契合,也正是教育心理学所致力研究的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区别

(一)教育心理学具有时代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极其讲究时代性的课程。随着时代的更迭,每一代人都有着较为鲜明的心理特征。目前所研究的大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其教育主体是’90后,最年轻一代是社会构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把握时代脉络的信息之一。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将基础性的内容准确表达以外,还应当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时代特征。

(二)教育心理学具有针对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教学逐步拓展了心理环境研究及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强调了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研究分析。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内容逐步增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当将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点放置在与信息相关内容之中。

四、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具有心理学的特点和作用[3]。对于高等院校教育事业而言,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提供指导。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理论着重关注教育中的教与学问题,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探究,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借助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促使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模式,教育心理学理论重视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既懂知识又会具体操作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教育心理学理论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力工具,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探究,比一般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更为深入和细致,因此,也就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及时扫除学生学习中障碍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事业而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有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积极向前发展。

五、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学科,也被高等院校教育称之为应用心理学。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解,既可以从宏观角度理解,也可以单纯地从研究具体的教育实践心理活动的微观角度来阐释。当前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从其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简要来说,教育心理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学生如何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从而协调教育事业,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虽然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已经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渗入教学心理学的教学理论,但是从实际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些理论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还单纯地停留在表面,对学生的心理调查缺乏联动性,因此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心理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中收效甚微,不能够发挥出其自身应用的作用和价值。

六、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现人本主义教学,转换师生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有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诸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因此,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人本主义,转换师生角色是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育应用中的根本。师生关系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而言,在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的同时,更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用真诚感化学生,用真心感动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从内心深处形成想要学习的意识。

由于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学生正处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学生可能会面临继续升学的压力,或者是找工作的压力。在教学时,就需要与他们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必要的心理访谈,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出困境,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去。

教师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时候,要注意真诚性、奖赏性以及换位思考三个要素。真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只有当教师付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够感化学生。奖赏是促进人际和谐的良药,即使是高等院校学生,作为刚刚成年的祖国未来栋梁,他们也需要一定的奖励和鼓舞。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也是是否能够构建和谐关系的关键。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能够塑造出什么样的个人,时刻注意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措施包括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多多组织开展团体活动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班级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同时,目标的设立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推动学生个人不断向班级目标靠近。开展班级团体活动也是提升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团队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团队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让学生形成凝聚力和责任心,在团队中尽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有的是对某一门课程感兴趣,就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这一门课程,有的学生则是为了获得家长、老师、同学的赞扬而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地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重视沟通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双向沟通,重视沟通技巧和方式,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和生活态度,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科学、有规律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时,要注意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和有规律性。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合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可将目标定太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耐性,教学成果的凸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

此外,教师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教学进度以适中为宜,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宜过慢,过快的教学进度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出现困难,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掌握不牢固,这种状况的叠加,久而久之会导致更加严重问题的出现。教学进度较慢也容易导致出现不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以往初高中的学习内容,专业性更强,教学难度也更大,所以教师作为教学进度掌控者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进度。具体来说,在规划教学进度时,在顾全大局的同时,又要充分地兼顾每一个学生个体。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恰当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类型以及学习习惯。将其作为自己设置教学进度的参考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设计安排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进度。

七、结束语

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运用,是为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解决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中的人性与美非常重要,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生活的热爱及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其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之下,任何教学都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更为热烈、主动的学习氛围,驱动教育心理学教学以更好的姿态进行。

参考文献:

[1]牛天宇.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7(09)

[2]刘建军.浅析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对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3]屈丽娟.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11)

[4]王蓉.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品鉴,2015(09)

[5]何春花.关于高职院校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6]朱运致.进化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的积极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