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有效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谢泽钰

谢泽钰

(兴国县第六中学,江西赣州342400)

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推进,化学课堂教学必然要经历着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笔者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一些体会。

一、教师满堂灌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不能靠教师的“灌”,只有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学生以往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推理、验证应用及学习交流,初步感知知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作用是体现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上,让学生在实际问题前,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对学生外在式的强制传授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觉学习,让学生不依赖于教师求知。这样处理,改善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演示改为学生操作

一般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亲自实验,相互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二氧化硫与次氯酸漂白性的不同”时,设计对比实验:将SO2与HClO分别通入品红和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由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并分组讨论原因,让学生自己得出HClO漂白性比SO2漂白性强。这样借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验、交流、争论、归纳过程中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这种操作活动也可以补充知识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三、教师设疑改为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的魅力,提供素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把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时,笔者给出了Cl2和NaOH、浓HCl和KclO3、FeS2和O2,学生对配平方法出现了不同意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到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法不同。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知识,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难点分析改为学生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未来社会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目前学生合作的意识是比较淡薄的,实际上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而使学生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五、教师总结改为学生自己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去小结已学过的课本内容,能更清楚地知道,今天到底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法,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针,不断更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