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铸造支架义齿修复的复诊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66例铸造支架义齿修复的复诊原因分析

冯丽华

冯丽华(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口腔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7-0370-02

【摘要】目的分析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复诊原因。方法收集77例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复诊资料,分析复诊原因。结果66例复诊病例中因为就位不良而复诊的有12例,因为固位不良、颌位关系不正确、恶心、义齿形态不满意的分别有13例、11例、8例、2例。结论铸造支架义齿修复中准确的印模、正确的卡环设计、准确的调磨可降低铸造支架义齿修复的复诊率。

【关键词】铸造支架义齿复诊

我院口腔科于2003年开展了铸造义齿修复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铸造支架义齿,因为铸造支架义齿用整体铸造的支架代替了以往的塑料基托,很大成度上弥补了塑料基托义齿的种种不足,使患者无论在功能上和感觉上都有了较大改善。我科采用外加工义齿,从临床到技工室有一个外送环节,双方信息不对等,因此易产生误差和就位不良等问题,甚至会造成修复失败而返工。[1]笔者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的铸造义齿修复患者的复诊资料,对其复诊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外加工铸造支架义齿的修复效果,降低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复诊率,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口腔科就诊的铸造支架义齿修复患者77例,女45例,年龄40~68岁,男32例,年龄40~78岁。其中66例戴用义齿后来复诊,另11例未来复诊。

1.2方法义齿设计,调磨牙合支托及邻间隙,印模,灌注硬石膏,咬错牙合记录,送技工室,义齿完成后试初戴、复查与修改,记录复诊原因。

2结果

66例复诊病例中有12例是因为义齿就位不良而复诊,其中3例口腔卫生条件差,基牙短,且无共同就位道,5例是因为卡环设计不佳,卡环位置过高;10例义齿游离端翘动、摆动、旋转;13例咬合不准,31例义齿边缘过长引起牙龈压痛或恶心。

3讨论

良好的义齿必须是形态和功能的统一,戴入口内后重新建立了一个功能系统,使得义齿、肌肉、关节形成一个协调的关系,临床医生有责任使患者尽快地适应义齿并发挥义齿的功能,复诊原因中压痛的比例占67%,其中有些制作过程中缓冲是可以避免的。复诊原因中义齿就位不良占12例,义齿固位体越多,倒凹越大就位时越困难,在义齿设计前需选择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形,充分考虑设计方案中固位体的数目,设计好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部位。义齿设计时一定要遵循设计原则,正确评估基牙、口内余留牙和牙槽嵴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病例。义齿不稳定的原因是在行使功能时义齿围绕某一支点或转动轴转动。尤其是口腔内只余留个别后牙,几个切牙或剩余牙相对集中,这种情况下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采取全部消除天然牙上支点,此法适用于基托面积大、牙槽骨丰满患者;第二种方法,采用应力中断,半消除支点,即在基牙尚好且能分担部分合力的情况下选用回力卡环或近中合支托等形式的固位体,以减弱支点存在的不利作用。另外,戴牙前要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其有思想准备,对异物感、恶心等现象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改善,不能立即去除时应向患者说明,嘱患者耐心去适应。此外,除了患者自身的条件外还需术者取印模要准确,灌注出来的模型不能有缺损,特别是支托窝、牙冠轴面外形等部位不能有缺损,复诊患者中5例颌位关系不准而进行大幅度修改,2例变形严重,虽处理仍不能完全就位;3例修改后影响了义齿质量而重做义齿;2例义齿松动而重做义齿。调改义齿要有充分依据,由于铸造义齿卡环弹性小,设计时要选择合适就位道,不可过多进入倒凹区,卡环避免过多调改或弯制以发生折断现象。部分患者有双重咬合,取蜡牙合记录要避免患者的假性咬合[2]。

总之,铸造支架义齿固位体缺乏一定弹性,调改困难,若与基牙不密合,则无法修改,这对固位和稳定性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不论设计还是采模、试戴各环节都要精确无误,避免误差。修复需操作者有一定经验,严格、仔细、准确地进行每一步操作,与患者很好的交流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复诊时仔细检查,耐心解释,对症修改,对与一些能够避免的,在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为患者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张福霞,蒋丽萍,吴循,等.4221件口腔修复体的临床分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7):420.

[2]马轩祥.口腔修复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