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光联合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

/ 1

海特光联合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

郭丽君

郭丽君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545001

盆腔炎性疾病是病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及腹膜)炎症的总称,大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月经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盆腔炎性疾病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后遗症如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从而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的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l-12月中医妇科门诊收治的经确诊为盆腔炎患者84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实用妇产学科》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1],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恶性肿瘤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

清淡饮食,忌食生冷和酸辣的食物,不熬夜,经期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乐观的心态。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氧氟沙及甲硝唑联合用药: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甲硝唑400mg,口服,2次/d,连用14d。

1.2.3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加用海特光照射治疗。

针刺治疗方法:患者平躺,暴露下腹部,基本穴位:关元、水道、子宫、三阴交,及痛点;辩证加减:湿热加合谷,脾虚加足三里,痰湿加丰隆,气郁加太冲,血瘀加血海。

海特光治疗方法:患者平躺,暴露小腹,将照射筒置于距离皮肤5-7cm平行处,以患者温热感适度为宜,治疗时间为20min/次,1次/d。

1.2.4疗程两组连用14d为一疗程,14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科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炎性包块、盆腔积液均消失;(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者主要症状消失,妇科常规检查有少数异常指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炎性包块缩小2/3以上,盆腔积液明显减少;(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各项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两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4d治疗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426295.2

对照组8241076.2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属于妇人腹痛、癥瘕、不孕、带下、痛经等范畴。《灵枢?经脉》日:“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与督脉会于巅。”由此可见,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与肝经有着密切联系。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常常虚实互见。

多与肝郁、湿热、血瘀、寒凝,也同时伴有阴血亏虚或阳气不足。取穴关元、水道为局部取穴,具有行气散结、活血化瘀、通络利湿的功效,子宫穴为妇科疾病特效穴,主治子宫脱垂,不孕、痛经、崩漏、月经不调。三阴交为手太阴脾经穴,为肝脾肾三脏交会穴,具有健脾疏肝、利湿调经、益肝肾的作用,为妇科疾病要穴。诸穴合用能起到通络祛湿,行瘀散结止痛的作用。

海特光是一种威阀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辐照技术,有高度的组织穿透能力,能渗透皮下深达7cm,对皮肤的热效应很低,能够使皮肤及皮下2cm组织升温2.7℃,并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32%,高度的组织灌注能力,因而能很好的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消除盆腔炎症,并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针刺结合海特光治疗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或消除盆腔包块、积液,患者下腹疼痛、腰骶坠痛等不适症状也能明显好转。

盆腔炎性疾病特别是后遗症期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关系密切,病情较顽固,盆腔炎因长期的炎症刺激,盆腔黏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抗炎药不易进入,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又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单纯西药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且胃肠反应大。本研究利用电针结合理疗海特光对照西医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电针结合海特光治疗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下腹疼痛不适、腰骶坠痛等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预后好。

参考文献:

[1]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