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突出主体性

杨小清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四川省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637400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实践与兴趣中得到质的飞越。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性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数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就是力求认识对某些事物的活动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这样学生会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寻求此类相关知识。

所以说,想要让学生具有主动的学习方式,就得不断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一项必备的学习任务。数学是广泛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比较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二、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主动性提高

教师要适当转换自身角色,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旁边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让学生和老师来成为知己。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一部分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时学生有可能因为某道题而发生强烈的争执。这时候,作为老师不要尽快地去阻止,而是鼓励学生同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最终看是谁对、谁错。

或许有些老师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但是并不是这样的,你同学生一起探讨、做朋友,这样会增大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觉得老师并不是那么可怕,而是平易近人的。还有在探讨时,假如最终学生错了,这时候学生会认为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更进一步对老师认可。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转换一下角色,不仅能够得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了解,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作为学生都愿意去学习,主动地探究问题,大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三、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

学生所获取的数学书本知识,本身就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现成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如何变成自己的,这就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这就是说,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不能是结果的、现成的知识的一个简易的再现、记住,而是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构建,让学生像历史上数学家经历的创造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提出猜想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生成得到类似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所获取的数学知识记忆印象深刻。从而学生感觉到这数学知识也没什么神秘的、了不起,就是自己所升华形成的。学生渐渐地就萌发出我最棒、我成功、我高兴的理念,伴生我要学的行动。

四、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运用,激发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又能使学生更智慧。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旦理解了某个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给予真正的关注、主动地参与,因为真实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学生通过这种体验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符合构建主义对学习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

总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形成主体人格,发展思想,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红探析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2015,(09)。

[2]刘丽初探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3]赖焕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