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3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侯凤杰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150030

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76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用异丙嗪治疗,研究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联合;異丙嗪;眩晕症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Salviamiltiorrhiza,Ligustrazineandpromethazineinthetreatmentofvertigo.Methods:76patientswithvertigoreceivedandtreated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5toApril2017werep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byrandomnumbertablemethod,38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promethazinealone,whilethestudygroupwastreatedwithSalviamiltiorrhiza,Ligustrazineandpromethazine.Theimprovementtimeofsymptomsandthetherapeuticeffect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Aftertreatment,thescoresofsymptomsandsigns,DHIscores,improvementtimeofsymptomsandtotaleffectiverateinthestudygroup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Salviamiltiorrhiza,Ligustrazineandpromethazineare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vertigoandhavehighclinicalvalue.

Salviamiltiorrhizaandligustrazine;combination;promethazine;vertigo

眩晕症(Vertigo)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多伴有进食困难、呕吐、出汗等症状,给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眩晕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有研究认为,该病多因大脑皮层不平衡主观反映及多种原发和继发性因素所致[2]。药物是当前临床治疗眩晕症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本院单纯采用异丙嗪及与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用于眩晕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76例眩晕症患者,均经《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确诊,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脑出血,无合并药物禁忌证,无处于妊娠或哺乳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29~63岁,平均(46.00±0.52)岁;研究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在28~61岁,平均(46.00±0.37)岁。对照组采用异丙嗪治疗,研究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均行常规对症支持,包括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与此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嗪肌内注射治疗,25mg/次,1次/d,连续治疗3d。研究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其中异丙嗪同对照组;将10m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到浓度为5%的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3d。

1.3效果评定标准

(1)根据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进行积分,具体包括:眩晕、头晕、恶心等,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眩晕、2分为严重眩晕、3分为严重眩晕[3]。(2)采用头晕残障量表(DHI)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头晕残障情况进行评定,共25个项目,0分为无、2分为有时、4分为是[4]。(3)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包括:眩晕症状、前庭功能受损、耳蜗综合征、植物神经症状等。(4)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程度≥6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体征好转,且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程度在30%~59%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的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症状、前庭功能受损、耳蜗综合征、植物神经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口干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口干2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要注意的一点是,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主要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眩晕症的危害正是由于症状在作祟,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也会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

眩晕症属于位置性及运动性的幻觉之一,该病患者存在重力关系体察能力与空间定位方面的障碍;有数据调查显示,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及老年人群中,且发病几率占8%;且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6-9]。临床上,对于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及其药物种类较多,如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但疗效均不太理想[7-8]。异丙嗪是临床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之一,该药在抗组胺、抗胆碱能、镇静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肌内注射,能够快速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患者脑组织,进而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且该药还能够有效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进而起到改善恶心、止吐等效果。除此之外,异丙嗪运用于眩晕症治疗中,还能够有效增加患者脑补血流量,减少腺体分泌物,进而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确保后期治疗的效果[9-13]。丹参川芎嗪属于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川芎嗪,该药用于眩晕症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血液的供应,进而促进患者脑部循环、扩张脑部血管;此外,川芎嗪还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保护未受损的脑组织,避免再灌注损伤[14-16]。本研究中在异丙嗪眩晕症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D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7-19]的研究结果相符;由此表明,异丙嗪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眩晕症,能够有效发挥两药的协同功效,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脑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表明,两药的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给予眩晕症患者丹参川芎嗪联合异丙嗪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同凯,郑会城,高伟,等.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8):839-841.

[2]胡智华.天麻素联合苯海拉明注射液静滴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60-61,63.

[3]庄鸿标.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1):58-59.

[4]吴艳霞,杨胜辉.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34-135.

[5]奚广杰.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老年眩晕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9):252-253.

[6]刘国胜,漆化华,刘宏文,等.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状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72-173.

[7]王莉,汤燕,巨安丽,等.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3-4.

[8]黄寿勇.急诊眩晕症经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4):100-101.

[9]周诗晶,贺红成,黄磊,等.天麻素联合川芎嗪治疗老年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5):178,184.

[10]胡運朋,吴丰学,鲁婷,等.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对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0):87-89.

[11]赵洪丽.异丙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88-89.

[12]吕明阳,杨会琴,王超,等.异丙嗪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急诊眩晕症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79-80.

[13]何桃.异丙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74-75.

[14]鲁勇.观察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57-158.

[15]于吉友.在对发生眩晕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前使用盐酸异丙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57-58.

[16]马慧丽.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治疗周围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1):15.

[17]王静波.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82-183.

[18]林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3):273-275.

[19]于才.异丙嗪联合葛根素治疗急诊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