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安全运营及风险预警处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机场安全运营及风险预警处理的研究

冯浩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710082

摘要:机场空防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风险识别是首要环节,该论文将从运行角度出发,结合SHEL模型,通过对民用机场的空防安全进行风险分析,查找民用机场空防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针对机场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因素,结合中国民航和民航机场的现状及实际情况.在考虑评价指标客观性和数据收集的便捷程度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性措施,以期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SHEL模型

研究背景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2018年中国运输航空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4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4%、10.9%、4.6%。国内500万级以上机场共计46家,约占比19.5%。千万级以上机场共37家,约占比15.7%。2千万以上机场共22家,约占比9.3%。3千万以上机场共10家,约占比4.3%,5千万以上机场共4家,约占比1.7%。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伴随着机场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在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保证效率?如何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如何有效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知识复制等等,这些都是当前机场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

一、机场运行期间所面临的风险

1、人员因素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民航业发展过程中,航空安全运营过程中人的因素与技术因素所引发事故的概念性图线,如图1.1。

图1.1人的因素与技术因素对事故发生率的影响

美国NTSB曾经调查过37起重大事故,其中有31起与缺乏必要监督和无人对他人差错及时提醒有关。人的差错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

1)分工与职责不够明确

2)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与时俱进

3)班制设计和员工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

4)设备设备陈旧

5)“三到位”、“四不放过”的作风还没有很好地养成

6)执行规章制度不彻底

2、设备因素

对于设备方面对机场运行方面影响,风险系数完全不亚于机场安全管理的其他部分。2011年1月24日,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5人死亡,逾百人受伤。后经调查,是有恐怖组织人员携带大量烈性炸药越过安检系统,进入机场并引爆导致的惨剧。另外,在2008年6月13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因行李安检设备出故障,造成旅客行李传输缓慢,大量出港行李迟运,导致短时间机场大量旅客滞留并引发秩序混乱。像此类由于机场设备漏洞引发的机场混乱,甚至大的事故还有很多,可见机场设备因素对于机场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设备因素不仅仅是指安检设备,另外还有很多,比如机场监控系统、机场登机廊桥、云梯车等,这些环节的失误同样也会引发重大的事故甚至灾难。

3、环境因素

机场环境因素对于机场安全运行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机场治安状况、不停航施工、管理理念等。

2006年9月,黄龙机场进行不停航施工时,因施工人员进入航向台保护区,导致航向台设备工作停止;2017年5月,由于受暴雨影响导致长时间滞留白云机场,部分旅客出行情绪失控发生过激行为,打砸值机柜台;2016年9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两名旅客,因误机与值机人员发生冲突,随后撞倒值机人员,冲到飞机前阻拦飞机出港,逼迫机组开舱门让其登机。

这些环境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机场的正常运营,甚至会给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造成恐怖袭击等更严重后果。

4、管理因素

机场运行管理因素涉及面较为广泛,规章制度、部门沟通、驻场单位、安全检查、监控等都属于机场风险管理层面因素。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机场安全管理系统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各个机场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对机场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安全管理。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这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风险的不可控性。某些漏洞在没有被重视可能被人利用或者大数量情况下引发不安全事故或事故征后。

二、机场安全风险预警分析

1、机场安全评估指标

参考ICAO出版的8973号文件《ICAO保安手册》、《航空法》、《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国际国家法规和《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处置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程序》等行业标准,从理论上分析人、机、环、管各个准则层,最终得到其指标层。具体的细化内容如表2.1[2-3]:

表2.1机场安全评估指标

2、机场不安全事件成因链

基于一个成熟的安全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将所有环节通过以下图例来表示,有关因素被归结为人、机、环、管四类,四者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变化,见图2.2

图2.2机场事故成因机理图

三、机场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机场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由4个模块构成,包括行为人因素预警指标、机务因素预警指标、环境因素预警指标和管理因素预警指标[4]

在实际的综合评价活动中,并非是指标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5]。

对于机体的实际评价问题,如何确定评价目录及选择评价指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慎重考虑。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最小均方差法[6]。

最小均方差法

对于n个选定的被评价对象s1,s2,s3,……,sn,每个被评价对象都可用m个指标的观测值Xij(i=1,2,……,m)来表示。如果n个评价对象关于某项评价指标的取值差不多,那么尽管这个评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这n个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来说,他并不起什么作用,因此为了减少计算量就可以采取均方差法删掉这个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如下:

则可删掉与Sk0相应的评价指标Sk0。

四、机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

由于机场安全的风险日趋严重,国际民航组织和许多民航发达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从系统安全管理角度考虑如何提高航空安全水平,许多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7-10],即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者意识、组织结构、安全管理程序和联网监督结合起来,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

1)机场的管理者对机场的范围应负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

2)加大检测监控先进设备设备的投入,改进机场范围设备。

3)完善信息化监管系统,实行自动化动态管理。

4)当政治环境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或引起世人瞩目的政治事件时,各个机场的范围安全工作应该注意加强。

参考文献

[1]钟仕兵。人的差错:民航安全管理之要害.企业,2005,8:67-68。

[2]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报告,2005.

[3]罗帆,佘廉,平芸.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2002,12(6).

[4]熊英,浅谈机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国民用航空,2008,(11):80—81.

[5]朱文川,属地化管理后机场安全管理对策,中国民用航空,2008,2004,(2).

[6]刘刚,机场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预警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MichaelDambier,JochenHinkelbeinAnalysisof2004GermangeneralaviationaircraftaccidentsaccordingtotheHFACSmodel[J]。AirMedicalJournal,2006,25(6):265-269.

[8]JamesJ.H.Liou,LeonYen,Gwo-HshiungTzengBuildinganeffectivesafetymanagementsystemforairlines[J],JournalofAirTransportManagement,2008,14(1):20-26.

[9]DOC9859AN/460.安全管理手册(SMM)[S]。国际民航组织(ICAO),2006:1-2.

[10]http://www.transtats.bts.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