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心理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心理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朱婧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心理探讨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将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抑郁缓解程度、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应用十分重要,可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抑郁心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15-02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费用较高,为患者及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有研究指出[1],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研究主要对50例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心理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旨在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0.31±3.69)岁;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即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均20例;本组调查均经伦理委员会指导;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临床护理对比中。

1.2调查方法

(1)全组4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其抑郁程度,该量表共设涉及到2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分4个等级;分值范围在20分~80分;各项总分和1.25的乘积即标准T分,50分为分界线;其中50~59分评定轻度抑郁;60~69分评为中度抑郁;超过70分视为重度抑郁。(2)全组经心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检测,可分等级如下:①T分下降超过10分记为有效;②T分下降在10分记为无效。

1.3心理干预方案

1.3.1常规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即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知晓度,协助患者面对问题,及时解决患者心中疑问。

1.3.2针对性心理干预①获取信赖: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本院将专科护士明确分组,对病人采用一对一的辅导;主要采用情感询问和聆听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每日定时对透析室治疗床上用品进行更换,注意自身衣着及个人形象,与患者交流沟通时确保态度友好语气柔和。接待患者时耐心热情,通过细节护理逐渐取得患者信任感。②宣泄疏导:透析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身医学的理论知识,向其讲解情绪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对于长期产生负面心理患者主要使经心理自神经到免疫功能降低的演变过程。借助鼓励性语言对患者不良情绪急性安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想法,对患者生命价值进行肯定,帮助其恢复治疗信心,采取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看待治疗及生活。③健康宣讲:针对初次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针对性讲解治疗有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血液透析治疗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工作;非透析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生活及日常需求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及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等,确保患者营养摄取,提高其生活质量。④快乐心理营造法:加强血透中心周围环境的布置,将电视机增加多台,由患者自行控制;同时传授患者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呼吸法、想象法,转移力转移法即眼睛盯着某一移动食物,随之长时间关注;合理呼吸法,教导患者科学的呼气、吸气缓解负面心理;想象法即由专业心理师引导患者畅想,纠正其误区。⑤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嘱咐家属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与其聊家常,给予鼓励性的语言;邀请亲朋好友探访,适当参与社区活动,促进其转归。

1.4统计学运用

选择SPSS20.0软件开展数据统计,40例患者的临床指标由“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间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如果存在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价值。

2.调查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抑郁程度对比

经统计,两组干预前的抑郁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结论

有数据显示[2],我国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数量相对较多,虽然血液透析可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但透析开展会相应为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不良影响。长期持续性透析患者因疾病进展及医疗费用等承担较重心理压力,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抑郁等心理不仅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可对患者家庭关系及自身社会功能等产生干扰[3]。

本组调查,观察组的抑郁改善程度、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针对性护理具有可行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惶恐、暴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容易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忽略,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未得到有效改善或调整,部分患者依旧存在不良心理情绪,间接或直接对血液透析效果产生影响,效果不佳。本研究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抑郁心理进行分析,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即宣泄疏导法、健康宣讲、社会支持系统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治疗,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多伴有抑郁心理,经心理护理干预可调整其心理及精神状态,提高透析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赖喜玉,李爱霞,李锦墁.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36-137.

[2]齐士君,刘旺兴,田小莲.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92-93+96.

[3]洪冬梅.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26-12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