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及护理尝试

岳玉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100)

【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术后PN、EN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PN支持,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EN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清蛋白、并发症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EN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康复时间,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胃癌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87-02

胃癌是极易出现恶病质的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目前,胃癌临床治疗的首选仍为根治性手术,但由于病变位置比较特殊,患者往往存在疼痛不适、厌食等症状,摄食减少,且消化吸收功能明显下降,导致机体营养状况恶化,不利于术后恢复。有报道称[2],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并伴有进行性体重下降比例高达50%,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支持治疗是胃癌根治术后干预重点,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两种,本文将对比两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明确的病理诊断,未接受过免疫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已制定根治术治疗方案,自愿参与,精神状态正常。已排除无法耐受手术、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病变、严重应激、Ⅳ期以上或出现远处转移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7.83±4.96)岁。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7.57±5.05)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PN支持,术前插入胃管,常规禁食,进行胃肠减压,直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拔出胃管。术后1~6d,通过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周围静脉输入营养液,静脉营养液配置应根据患者体质量、营养状况等,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差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一般配置量(25~30)kcal·d-1·kg-1。观察组患者给予EN支持,术中置入三腔鼻肠导管,术后1~6d,经三腔鼻肠管补充营养液,每日持续滴注1000~1500ml的瑞素,速度为50~75ml/h。每4小时,使用温开水冲洗鼻肠管一次,避免鼻肠管堵塞。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对瑞素进行稀释。术后第5d开始指导患者适当饮水,第6d开始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饮食。两组患者在确定营养液的用量时,均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基础能量消耗情况调整,同时给予血糖控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取(%)、(x-±s)表示,使用χ2或t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清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肠梗阻、肠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部分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微腹泻、恶心症状,降低EN输注速度、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上述症状均缓解。观察组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6.25%),对照组出现1例(3.13%),无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效果(x-±s)

3.讨论

胃癌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增加了恶性消耗,表现为营养不良等症状,即使是营养筛查显示正常的患者,也仍然存在较高的潜在营养风险。同时,手术治疗后,由于消化道重建、手术应激反应等,也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使患者容易出现免疫功能抑制、疲惫状态等[3]。早期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减轻手术、麻醉应激反应,缩短康复时间。

以往研究认为[4],胃肠道手术后应在肛门排气后进食进饮,避免发生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饥饿状态下,机体肠黏膜会发生萎缩,损害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造成肠道内微生态紊乱,损伤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术后早期EN能够促进消化酶分泌,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抑制高代谢反应,更符合机体生理需求。同时,EN还能够避免长期PN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问题。以往有研究显示[5],早期EN患者术后各项营养指标下降幅度更小,且恢复更快,表明该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尽快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清蛋白、并发症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也充分显示了早期EN的营养优势,与以往相关报道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EN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康复时间,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鲁小玲.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0):76-77+83.

[2]王玉,王宏磊,赵永捷,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5):67-69.

[3]颜叔敏.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路径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9):2965-2967.

[4]曹子谦,李树营,任宏,等.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其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0):1272-1274+1293.

[5]孙彬.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