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刘爱香

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政府262500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亦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关键性手段。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适应现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必须充分發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优化林业建设体系,以解决造林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相比于国外某些国家,我国的林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体系尚不健全,该文就我国林业技术现状展开分析,旨在解决林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问题,提升林业建设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案;社会效益

1林业虫病灾害的基本特点

林业生物灾害是由于极端的自然、人为因素或者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林业生物灾害。首先,林业虫病灾害具有种类繁多的特点,主要包括杨扇舟蛾、松毛虫以及天牛类害虫。其次,林业虫病灾害的涉及面积广,治理难度较高,具体而言,病虫灾害面积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多而加大,加之冬季温度偏暖趋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害虫过冬的冻死率。再次,林业病虫灾害一旦发生,便具有顽固难治的特征。多数病虫灾害经治理之后收效满意,但青杨天牛、天幕毛虫、松毛虫以及杨扇舟蛾具有顽固难治的特性,这些虫害可年年在部分林业种植区域出现,给林业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面临的问题

2.1高发趋势不减,危害严重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林业迎来了发展契机,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导致病虫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扩大。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复发率较大、重复性较高的特点,经过调查得知,各个防治中心都面临着这个问题。病虫害威胁给我国带来高达150亿元的经济损失,危害严重。

2.2防治成本过高,用药次数过密

我国林业中,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病虫害发生的预防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病虫害,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终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较多果农对药物的了解不够,在施用药物时无论是药物的数量,还是配方都存在问题,甚至市场存在盲目加大剂量的现象。

2.3化学农药比例大,环境压力重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选用的药剂化学成分含量较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在我国实际应用的化学农药种类高达500多种,化学农药的作用虽然可以使林得到高产的效果,但也会导致大气与土壤中化学成分超标,甚至还会污染水源,一旦人体摄入这些元素,会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2.4防治被动性过于突出,主动性御灾能力弱

病虫害的发生会降低我国林业的经济收益,制约行业的发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但是很多果农很少进行主动防治工作,等到发生了才开始进行防治,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3基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林病虫害防治

3.1梳理课教学的营林造林理念

在林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阻碍气候因素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造成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适应这种影响,积极树立科学的营林造林理念。针对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温室化现象导致病虫害越冬时间缩短的问题,要做好林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秋季林木落叶之后,做好林地的清理工作,降低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及时将患病树枝去除,带出林地集中处理。此外,还要做好林木刮皮和刷白工作,通过这两项措施降低害虫在林木中的越冬空间,降低林间病虫害基数。同时,还要建立本地区造林专用的育苗基地,培育无病虫害苗木,减少外来引进苗木,树立科学的营林造林理念。

3.2生物防治措施

通过对生物防治力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益,这需要进行各类生物防治方法的使用,进行以虫治虫方法的推广。这需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生物的研究,遵循生物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实现对林业资源的生物防治,从而有效降低化学药品的危害,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营造适合林业病虫害天敌生活的环境,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进行天敌昆虫数量的控制,避免泛滥成灾的问题。在生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病虫害天敌生存环境状况,避免出现消灭一种病虫害又出现另一种病虫害的问题。

3.3坚持科学用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坚持绿色防控技术并不是完全不用药物,而是坚持科学用药的方法,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与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特点相互结合,提高用药的效果。具体建议如下:

(1)在选择农药时,尽量选择低毒、环境友好型、低残留的农药,生物农药是最常见的绿色农药,该农药使用的是生物活体或者代谢产品,从而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科学防治。这种农药在实际操作与使用中选择性强,没有污染,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值得推广与使用。

(2)合成农药也是一种效果良好的绿色农药,这种农药是有机合成与农业学交叉的科学化产物,在实际种植与操作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某果园应用光活化农药,包含杀虫剂和光活化除草剂,成本低、无污染。

3.4多样化的林区安排

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或者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同时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林区种植方法,合理栽培多种多样的树种,形成一定的生物动态平衡体制,以形成相应的保护体制。或者采用相对高级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微生物防治相对环保且防治强度高,可持续性强。也可以利用化学药剂综合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林区生产中,大量的化学药剂使用并不利于多样化的林区安排,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还是要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桥.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探讨[J].现代园艺,2018(18):74-75.

[2]于俊伟.北方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生态防治措施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131-132.

[3]刘晓峰,赵腾.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江西农业,2018(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