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之审美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珍珠鸟》之审美教学

王鑫

王鑫新疆沙湾县大泉中心校西泉分校832100

“没有任何其它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现如今的教材中,有许多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且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的名篇佳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运用一定的审美教学形式,将文章中的美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珍珠鸟》是一篇情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状物散文,我在教学此文时,将审美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美

情感体验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积极创设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较快地形成情感氛围、产生情感体验。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视频片段。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悉心体味孔雀每一个动作所显示的情感。孔雀是美丽的,这种美,通过杨丽萍那优美的舞姿充分地展示出来了,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愉悦。学生们欣赏杨丽萍那优美的孔雀舞姿的过程,实际上是产生了热爱自然美的情感过程,从中获得了爱鸟的情感体验。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们,你们爱鸟吗?养鸟吗?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在身心方面特别容易感到疲劳。养鸟,可以使疲劳的大脑得到松弛,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向人们展示了他与鸟生活在一起时的无穷乐趣。”简单的几句话,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内容上来,对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朗读,让学生品味美

直觉性是审美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接受心理学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接受者总是不自觉地把作品的形象和情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氛围中来,达到作品主人公与读者“自我”一体化。“正是这种‘一体’,使读者能在感受与想象中进入作品的世界并在其中自由漫游。”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朗读借助语言的直观,能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品味欣赏和审美感知的能力。俗话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就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前,教师应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避免学生朗读的盲目性。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珍珠鸟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体会形象美)

2.珍珠鸟的生活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体会恬静美)

3.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珍珠鸟?(体会文字美)

4.“我”和珍珠鸟生活在一起时,有什么特征?(体会情趣美)

5.珍珠鸟为什么由“怕人”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体会和谐美)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又品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美。

三、利用绘画,让学生创造美

学完本课后,我问学生:“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学生们回答:“写得很美!”“同学们认为哪一段写得最美呢?为什么?”一位学生说:“作者让鸟儿和背景一起构成了画面美,是一幅很好的花鸟画。”我说:“对,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一位学生说:“这是因为作者的文笔好,文学功底深厚。”我笑着说:“这是因为作者从小就喜爱美术,从事过绘画,深知绘画的技法。”从学生的表情中得知,他们对此段兴趣浓厚。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使人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伴随着一种快感和期待感。我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根据此段文字绘成一幅画。学生脸上露出了喜悦之色,马上动手画起来。通过绘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透过这段文字的表象,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产生了一定的审美意象,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效果,让学生创造美。

通过《珍珠鸟》一文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