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铁路运输带来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铁路运输带来的影响

康有权

身份证号码:23230119630303****

摘要:随着我国对铁路方面的技术发展,高速铁路逐步在我国大范围的建设起来并投入使用,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高速铁路的质量以及规模都进行了提升,高速铁路不仅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货运运输紧张情况,有效的提升了运输服务方面的质量,加快了运输的速度。本文就对高速铁路对铁路运输的各方面产生的新型模式以及影响进行总结。为我国将来的铁路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综合实力,经过不断的技术研究,最终得出了高速铁路的运行方案,并于2008年起正式将彻底完善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其具备着安全性、舒适性、速度快、运输量大等的特点。一经通车便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高速铁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在铁路运输方面的超大负荷,提升了整体铁路的运输规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十足的贡献。

一、高速铁路建设对铁路网的质量提升

1.扩大了铁路路网规模

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已经针对铁路的路网规模进行长期的规划,之后续研究建设的高速铁路,也为我国的铁路路网发展起着推动性的作用,从研究数据表明,自从高速铁路的开展建设后,我国的客货运输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将从前铁路路网方面而存在的问题彻底根治,通过例如电气化率、复线里程等措施,为铁路运输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条件。

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已经全部实现了互联互通式的铁路网络规模,并且高速铁路的整体网络也已形成一定规模,铁路总体营业里程正在飞速的增长,所以说完整的铁路路网,可以从根本上加快铁路的运行效率与速度。也方便了人们开展更多的运输方案。

2.增强了主要通道的运输能力

在高速铁路大范围建设并投入使用后,我国的铁路部门将从前已有的铁路与高速铁路线路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铁路运行轨道,其具有超大的运输能力。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为运输效率差,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从前因为铁路运输能力较弱,不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基础发展,货物运输时产品样式比较单一,现在铁路运输能力提升后,社会中各类产业发展都开始向多元化迈进,极大程度上拉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高速铁路在运营后不仅对货物运输促进了发展,其通过优化配置,吸引了大量的人群搭乘,即时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接通高速铁路,但铁路部门采取了新旧铁路相接的运行模式,从整体上提升了铁路运行速度,从2010年到2011年仅一年的数据来看,高速铁路的客运量占整体客运量的0.13%,总体铁客运量上升明显,从数据上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对我国整体铁路运输的能力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为了保证铁路的协调发展,高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影响已有的铁路项目,会进行平行建设,而高速铁路逐步因为建设面积的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这个规模当中,整体覆盖了大部分发达城市,并连同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铁路,增强了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沟通。

二、高速铁路建设大幅提高了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1.加速了铁路货物送达速度

为了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的竞争力,提升货物运输质量,加速铁路货物送达速度,我国铁路综合利用高速铁路列车、客车行李车、货物快运、直达列车等运输方式,以航空、公路为补充,制定不同的货物运输解决方案,实现差异化、个性化运输,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高速线路建立了高速铁路货物枢纽中转站,有条件的车站也陆续开办了货运业务.高速列车覆盖的区域,实现了城市之间10:00前承运、运距不超过1000km的货物当日到达,运距范围2000km内的货物次日到达.既有线运输能力的释放,为开行快速货物列车提供了可能,加速了铁路的货物送达速度.我国铁路既有线陆续开行了速度为160km/h的特快货物列车,实行了货物列车客车化的运输组织模式,有效保障了铁路货物的运达时限.对既有线上120km/h以上速度等级的货物快运列车,按基本列车运行图规定时间及方案确定的中转接续时间计算线上运行时间,各级调度人员通过加强货物列车运行情况的监控,对快捷货物列车重点监控.

2.增加了旅客列车服务频率

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我国旅客列车的开行数量增长显著.目前,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已近3000对,而2004年全国旅客列车的开行数量仅为1293对,我国铁路里程在10年间增加了近54%,而旅客列车开行数量增长了132%,以每万公里开行旅客列车数来计近似计算旅客列车服务频率,可以得到我国目前铁路旅客列车的服务频率是2004年的2.5倍左右.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增加、列车制动性能的提升以及相关通信信号系统等技术的革新,使我国列车高峰小时车站追踪间隔缩短至5min,而2004年既有京沪线直达特快列车的最小车站追踪间隔时间为7min.京津、沪宁、广深等城际高速铁路已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行,保障了城市群之间的高列车服务频率,重要城市的服务频率至少达到2004年的两倍。

三、高速铁路建设运营有力推进了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理论与方法创新

1.实践了客货分线运行及高速铁路多种速度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

我国修建高速铁路的源动力之一是提升客货运输质量、释放既有线的能力,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商务、公务客流对出行时效性要求较高,而探亲旅游客流对出行时效性要求相对较低且对票价率较敏感,形成了不同市场细分客流并对旅行速度有着差异化需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出行人群对出行品质追求不同的情况下,提供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客运产品是旅客对高速铁路的要求。

2.发展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和方法

与普速铁路相比,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优化编制要求要高得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优化编制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运用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列车运行图的空费时间多;

(2)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标准更高、条件更苛刻,由于仅运行旅客列车,列车运行图铺画时不能像普速铁路那样压货保客,因此,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刚性要强得多;

(3)以运输计划为基础计划安排日常生产并进行动态控制的特点更加鲜明,需要更加注重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对运输生产的规划指导作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在编制过程中,努力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采用灵活的列车开行方案,高速铁路动车组以本线为主并兼顾跨线列车,主要城市之间开行一站直达列车;列车高密度、小间隔运行,在始发站实现5min列车连续发车,列车区间运行实现3min追踪间隔,在始发站努力在整点或半点安排开行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分为基本运行图和节假日运行图,开行定期列车和季节列车,日常运营可增加临时列车。

四、结束语

在运输组织方面,我国高速铁路探索了客货分线运行及高速线多种速度列车共线运行的新模式,发展了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理论和方法,创新了高速铁路夜间行车组织方法,构建了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高速铁路建设也促进了中国高速铁路在重大装备、建设技术方面的开拓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这些创新性的理论突破和实践运用,为我国铁路转型、应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压力、实现市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彩颖.高速铁路实现机车信号主体化对策研究[J].通讯世界.2016(19)

[2]李荣华.浅谈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

[3]谭玉顺,钱心倬,陶慧.我国长三角地区铁路旅客运输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03)

[4]张丙辰,过伟敏,王艳群,李顺才,黄颖,徐静.面向列车内装造型设计的旅客视觉意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