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2008~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当阳市2008~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周萍姜长俊李钰

周萍姜长俊李钰(湖北省当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当阳444105)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89-02

【摘要】目的分析当阳市2008年~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0AEFI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全市使用疫苗29种,共接种423069剂次,20种疫苗报告了188例AEFI,报告平均发生率4.44/万。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84.04%,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7.77%,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数最多,占总例数的21.43%,麻腮风AEFI发生率最高,为93.9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AEFI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细胞百白破,与国内有关文献报告相悖,AEFI的发生与接种针次和年龄有关,随着儿童年龄增加,接种疫苗针次越多,AEFI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程度越重。结论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预防接种AEFI监测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受种人群都在不断增加,AEFI受到了公众和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实施安全,改善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了解我市AEFI系统的运转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AEFI,现对我市2008~2010年AEFI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全市1~6岁常规免疫儿童、疫苗应急接种、强化免疫接种和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人群。

1.2报告类型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五类[1]。

1.3资料来源当阳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点)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0AEFI数据。

1.4统计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例报告

2.1.1AEFI报告和分类三年报告AEFI188例,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报告74例、72例和42例。其中一般反应158例,异常反应28例,偶合症和待定各1例,分别占报告总数的84.04%、14.89%、0.53%。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病例报告。

2.1.2AEFI报告发生率2008~2010年全市使用疫苗29种,有20种疫苗接到AEFI报告,20种疫苗累计接种423069针次,报告发生率为4.44/万。报告发生率居前五位的疫苗依次为麻腮风、23价肺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减毒疫苗。

2.1.3报告与调查的及时性2008年~2010当阳市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188例病例中,48小时内及时报告率91.49%,48小时内及时调查率96.15%,AEFI个案完整率100%。

2.2病例特征及时间分布

2.2.1地区及时间分布当阳市辖10个镇(处),均有AEFI病例报告。全年各月都报告有病例,7~8月报告病例数(69例)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6.70%

2.2.2年龄分布0~岁、1~岁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72.34%,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报告病例数下降。

2.2.3发病时间间隔分布接种疫苗至发病时间间隔按0~1d、2~3d、4~7d、8~14d、﹥15d划分,分别占报告总数的87.77%、6.38%、2.66%、1.60%、1.60%。

2.2.4疫苗分布AEFI发生数居前三位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和乙脑减毒疫苗、流脑A群疫苗,分别为51例、22例、20例,各占AEFI报告总数的21.43%、16.67%、11.90%。

2.2.5临床诊断分布158例一般反应中报告最多的是发热,占62.03%,其次是红肿硬结。28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19例(67.86%)、血管性水肿3例(10.71%)、无菌性脓肿和荨麻疹各1例(3.57%)、其它4例(14.29%)。报告偶合症和待定各1例。

3讨论

AEFI国家信息管理系统从2008年开始运行,监测工作逐步得到完善,到2010年底,全市所有接种单位均实行了AEFI的网络直报,AEFI病例的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网络及时上报率、报告单位覆盖率均较以前有显著提高。但报告病例中4例异常反应和1例偶合症没有最终临床诊断,1例病例分类为待定,说明AEFI诊断、分类及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不够,AEFI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资料监测显示全市有20种生物制品报告发生AEFI,87.77%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24h内,报告AEFI发生率最高的是麻腮风疫苗、其次为23价肺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说明联合疫苗AEFI发生率较高。从反应类型看以一般反应为主,远远大于异常反应发生数,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报告最多,占报告总数的73.08%。百白破疫苗的AEF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细胞百白破,与国内有关文献报告相悖[2~3],可能因为大多数儿童前两针接种的是国家免疫规划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后两针接种的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AEFI的发生与接种针次和年龄有关,随着儿童年龄增加,接种疫苗针次越多,AEFI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程度越重[4]。

预防接种是阻断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措施,接种过程中除了避免疫苗储存、使用方面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还应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发生AEFI后能合理解释、规范处置,将有利于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

[2]鲍文娴.两种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观察.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0):63.

[3]刘琼芳.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职业与健康,2007,23(14):1228-1229.

[4]渠慎稳,袁兰侠,闫燕.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副反应与处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