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护理体会

谭雯琼

谭雯琼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配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有效210例(95.45%),无效10例。结论:术前、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77-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极易反复发作,半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鼻内镜技术广泛开展,使难治性鼻窦炎治愈率明显升高。我院五官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220例采用鼻内镜下手术,配合术后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0例患者男150例、女70例,年龄在26~52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8~23a,平均15.5a。鼻内镜检查均为双侧鼻腔多发性鼻息肉,CT冠状位扫描提示,均为多发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临床表现:间歇性或经常性鼻塞,睡眠打鼾或张口呼吸,流粘脓性或脓性鼻涕及鼻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嗅觉减退及记忆力下降,胃纳差,体重下降,易感冒等。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检查后,做术前处置、剪鼻毛、药物皮试。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开放全筛或全蝶筛,开放鼻额管,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清除上颌窦内息肉,保全大部分黏膜。术腔凡士林、油纱条或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术后36~60h撤除填塞物,3~5d后每日冲洗鼻腔、中鼻道及筛窦的纤维蛋白膜,用伯克钠鼻腔喷剂局部喷鼻[2]。术后2月内患者自行冲洗鼻腔2次/d,每周或隔周复诊1次,2个月以后每月复诊1次。

2.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鼻窦CT示窦腔及诸结构清晰,无黏膜肥厚及脓性分泌物为治愈;症状改善,鼻窦黏膜仍有肥厚或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但较术前减轻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窦腔黏膜肥厚或有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较术前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常规检查:协助患者做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八项、出凝血时间、HIV、梅毒等检验,以及心电图、胸透等检查;

3.1.2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嘱患者洗澡,剪取双侧鼻毛,男患者剃胡须;遵医嘱做抗生素过敏试验,并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30min口服鲁米那90mg,全麻患者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1],起到镇静作用及抑制唾液分泌作用。

3.1.3心理护理:慢性鼻炎患者常病程较长,反复迁延不愈,患者对手术治愈期望很高,但对手术又有一定的恐惧性,害怕术后疼痛,又担心术后效果较差,故易焦虑、紧张,导致失眠。所以在从患者入院到做术前准备,护士必须做到热情、耐心,认真介绍病区环境,细心收集资料、做好护理评估,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有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法等,告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做到让患者心中有数,放心地接受手术。

3.2术后护理

3.2.1常规护理:对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患者,常规护理取半坐位,是鼻手术减少出血的一种体位,因头面部血管丰富,血压相对较下肢大,手术后容易出血,因此半坐位是鼻手术的常规体位。对全麻患者而言,应取全麻体位,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吸氧。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适当冷敷,以减轻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由于患者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只能张口呼吸,口腔护理尤为重要。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要经常不断湿润患者口腔,减少患者由于张口呼吸而引起口干,同时也减少了因咽干引起咳嗽,加重伤口疼痛及出血[5]。对疼痛明显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及止痛药物。

3.2.2用药护理:a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一般3~5d;b滴鼻剂的应用:患者鼻腔内的油纱条一般于术后36~60h后取出,取出后即可点药,初期应用呋嘛液,以收缩血管,达到通气目的,后期鼻腔通气后可停呋嘛液,改点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及氯霉素,消炎及润滑鼻腔防止结痂,避免出血。亦可应用喷雾剂,防止过敏症状。鼻腔内正确的滴鼻方法:患者平卧,肩与床平齐,头后仰下垂,使鼻孔垂直朝上。每侧鼻孔滴3~4滴,30s后向左、右偏斜各30s,然后头恢复原位保持30s,最后坐起将头前低,这样可使滴入的药液充分分布于整个鼻腔,有利于鼻窦口的开放[4]。喷雾剂的使用方法:将喷雾剂对准鼻孔,按规定喷完后,头略抬起,用鼻往里吸,或喷完后尽量使鼻孔朝天,约1min后再还原。这样可以使药液向后均匀分布在鼻腔黏膜,充分的发挥药物作用。

3.2.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3~5h,如切口无出血,即可鼓励进少量冷流质饮食,如凉开水、牛奶等,冷流质可起到止痛、止血作用。由于术后疼痛,患者多食欲不振,可以准备患者平时喜欢的食物,诱导其进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引起伤口裂开出血。每次餐后用多贝尔氏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3.2.4并发症的护理:术后患者鼻腔填塞油纱条,呼吸受阻,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由于张口呼吸易致口干,可用湿纱布覆盖口唇。患者疼痛时可用冰袋交替敷鼻背部、额部等,一定保持病室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防止不良刺激加重疼痛。患者出血时,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用麻黄素及1%丁卡因棉片行鼻腔收缩麻醉,用吸引器反复吸引,寻找出血部位,出血部位如在鼻中隔上可采取划痕或微波止血[3]。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及时补充液体,应用止血剂,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予输血。

4.出院指导

4.1健康指导

嘱患者注意鼻腔卫生,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避免感冒,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4.2用药指导

出院后注意按时使用滴鼻剂,防止粘连,滴鼻时方法要正确,使药物能充分进入鼻窦,发挥药效。

4.3按时复查

向患者说明鼻内镜术后复查及定时清洗鼻腔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3个月内一般1~2周复诊1次,3个月后每月复诊1次,尤其术后1个月内应在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内痂皮,保持鼻腔清洁,促进黏膜生长,恢复鼻窦功能。

【参考文献】

[1]汤如霞.186例鼻内镜手术的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12-213.

[2]张晓贺,荆素卿.慢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4(1).

[3]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

[4]张晓贺,荆素卿.慢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耳鼻喉科,2007,4:91-92.

[5]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