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尹鲍凤王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9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90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关注学生,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机会。

一、课前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方向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知识,要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理解并使用平均分是关键。平均分是二年级时学过的知识,这里如果直接让孩子回忆平均分,接着导入新课,那么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也得不到很好的纵向连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活动,创设简单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地发现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为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做铺垫。

课前准备:每张桌一袋学具:4张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2张白色小圆形纸片,1张红色大圆形纸片。

探究学习: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与研究,老师为你们每一张桌的同桌两人准备了一袋学具,每袋学具里分别有两个正方形的纸片、四个长方形的纸片、两个白色的圆形纸片还有一个红色的圆形纸片(边说边贴到黑板上),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商量着把袋内的各种纸片平均分开,每人一份。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老师这张红色的圆形这片怎么办啊?

师:大胆地想一想,平均分一分。

汇报结果:同学们,为了上好这节课,大家齐动手将各种纸片认真地平均分了分,每人一份,我发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的好。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和同桌是怎么分的?每个人分别分得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白色圆形的纸片,几个彩色圆形纸片?好,你们来说一说,老师来给他记录一下。你们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都是这样分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做的记录:一个、两个、这位同学用的是1、2来记的。唯独“半个”彩色圆片这位同学用了“半个”两个字来表示的。

你也是这样表示的吗?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符号表示方法吗?……

课前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对课堂上再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技能

“统计与可能性”是三年级上册的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目标是: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可以选择教师示范摸不同颜色的小球,随着教师的演示让孩子们发现规律,即球被摸到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数量多的小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小球被摸到的可能性小,小球数量相同时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尽管知识不难,学生也能够解决练习题,但这样的示范教学绝不会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起不到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权力交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

课前准备:一个盒子和十根小棒,七根红色的,三根黄色的。

探究学习:你能猜猜哪种颜色小棒被抽到的可能性大么?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对,可以进行实验。那么咱们就小组合作,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吧!

1.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测结果:出示活动要求:(出示要求时让学生安静地看,然后问:能明白吗?)

(1)组长安排好摸小棒顺序,全组按顺序轮流摸小棒,共摸20次。

(2)摸小棒前先摇一摇,摸出一个小棒后在相应的格子里作上记号,再把小棒放回袋子。

(3)统计好次数,再观察结果,小组交流:试验结果与你猜测的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4)要求:安静、快速,摸小棒时不能看袋子里的小棒。

2.生分组摸小棒,师巡视。汇报结果:全班汇报交流,师把各组的摸棒结果填在表格里……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操作摸小棒,充分感知了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不仅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而且可以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实验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究所得出的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外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联系于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包括知识拓宽课(教材中带*的题)、实践操作课(如;拼图游戏)、数学方法策略课、社会调查课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数学活动课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探究数学课上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学科教育》,200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