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妇产科疾病的物理疗法

胡莉萍

胡莉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襄樊441050)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物理治疗学在常见妇产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技术,介绍了物理治疗学的原理和物理治疗学的综合利用。论述了物理治疗学的注意事项。重点研究了神经反射疗法和女性小骨盆腔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并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得出了妇产科某些常见疾病理疗比化疗(药物疗法)效果要好,副作用要小。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物理疗法;原理;方法,注意事项;效果评价;

1引言

1.1物理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physicaltherapy)简称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理疗(physicaltherapy)源于古希腊,即应用自然界的力量治病。回顾理疗学发展的历史,在早期理疗包括自然物理因子、体育锻炼和人工物理因子用于治疗疾病;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分化形成了多门专业学科:在医学领域研究应用自然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如日光、气候、海水、矿泉水、治疗泥、树木及森林、花卉、景观等,形成了现代疗养学;为保健医疗而研究应用运动锻炼形成了现代体疗学和运动医学;基于物理学的蓬勃发展,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人工物理因子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现代物理治疗学。因此现代物理治疗学主要是指人工物理因子的医疗应用。理疗学在发展早期还包括物理诊断,后因物理诊断技术深入发展,也分化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如脑电图学、肌电图学、超声诊断学等。现代康复(含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起始于医学康复,而医学康复又源于物理康复,包括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以后逐渐发展了诸多门类的康复疗法并形成了现代康复医学。理疗和体疗在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理疗学绝不仅仅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军事医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理疗学是一门跨多学科专业的独立的专业学科。

临床实践证明,理疗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保守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物理疗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妇科而且应用于产科;既用于治疗目的,也用于预防目的。

1.2作用机制

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物理因子是有效刺激物,通过骨盆部和乳腺皮肤以及阴道粘膜可以反射性的作用到内生殖器,通过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改变,可促使引起小骨盆腔的组织和器官显著的功能性变化。此外某些物理因子对病变的组织和器官也有直接的影响,如高频透热、泥疗、激光、红外线等,即物理疗法具有直接作用病灶的功用。特别在应用阴道内疗法时,能直接作用到盆腔深部组织,从而改变这些器官和组织的病理过程。

1.3综合治疗作用

临床及实验观察发现: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对性器官的不同部分有选择性作用。性腺(卵巢)不仅对X线高度敏感,而且对高频和超高频电磁场、激光、超声等也甚为敏感。实验研究还发现,某些物理因子局部地或全身性地作用后可直接地或续发地引起性器官功能及形态学的改变。性器官的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仅取决于每一次物理因子的作用剂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小剂量作用后可有蓄积作用。物理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时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消炎、镇痛、消除粘连、促进软化、促进正常物质代谢的恢复。使卵巢内分泌功能和月经正常化,还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4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疗法特点:在妇产科应用物理因子应根据不同疾病、病期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数采用腔外的治疗方法,即作用于患者特定部位的皮肤而达到治疗目的。腔内的治疗是将物理能量直接传导或采用特别的体腔电极引入到性器官腔内与粘膜直接接触,如直肠内、阴道内、子宫颈的高频电离子导入、紫外线、激光、磁疗、水疗、泥疗、蜡栓等治疗。这在治疗内生殖器官的炎症性疾患时,其消炎、消肿、防治粘连的效果较腔外的疗法更明显。

月经期理疗的问题:妇科病的理疗,月经期内并不禁忌,但在月经期内生殖器敏感性高,当物理因子作用于阴道粘膜,由于发生反射,可使理疗反应加重,故须避免阴道法治疗。而一些作用皮肤和直肠粘膜的理疗,在月经正常或月经过少时可继续应用,个别可减少剂量。当月经过多及有子宫出血倾向时,视出血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其病因,可作以下处理:

(1)在出血程度较轻时,如盆腔炎症、卵巢功能不足时,骨盆部皮肤理疗法可继续进行,同时或之后配合乳腺区理疗法。

(2)在出血程度较重,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肌瘤所致出血时,则局部(包括阴道法)理疗法暂停,可只采用乳腺区理疗法。

妊娠期理疗的问题:妊娠期间妇女内生殖器疾患的理疗应予禁忌。下腹部和小骨盆腔区域一般不做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磁场治疗。同时骨盆部、大腿上部及乳腺区亦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物理因子,如低、中频电疗等。而孕妇其他系统疾病的理疗,也必须慎重进行,应避免使用全身高温疗法。

2妇产科常用的特殊治疗法

2.1神经反射疗法

2.1.1乳腺区神经反射治疗法

(1)范围:包括两侧乳腺区。此区含脊髓节段T4-6。

(2)作用机制:

A生理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证明,用手或镊子夹住母兔的乳头,发现子宫明显收缩,越用力刺激乳头则子宫收缩越明显。在麻醉乳头后,子宫收缩力量及持续时间都有改变。在正常生理状态时,哺乳母亲的产后子宫复原情况比不哺乳的更快、更好。故临床用物理因子短时间、微弱地刺激乳腺,能对小骨盆器官肌肉和血管引起良好的反射性影响。

B心理作用机制。女性心理学研究证明,女性的乳头和乳房部位部受外界刺激,很容易产生性心理反射,性心理反射的结果导致子宫收缩,能对小骨盆器官肌肉和血管引起良好的反射性影响,促进子宫、小骨盆器官的小血管中血液循环,对相应部位引起良性的反射。

(3)适应证:①由于子宫肌肉或血管张力迟缓引起的非固定性子宫偏位及顽固的子宫出血。②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旁的亚急性炎症。

(4)方法:常用乳腺区直流电疗法:两个外径为13cm,内径为2-3cm的圆形电极,置两侧乳房区(露出乳头和乳晕)以分叉导线联于一极,辅作用极250-300cm2置肩胛间区,如图(1)所示,或者或耻骨联合上方图(2),也可用阴道电极代替耻骨联合上方的电极。电12-36V,电流8-12mA,每次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

除直流电外,也可在乳腺区采用紫外线、太阳灯、激光等局部照射。

图1乳腺区治疗法1

图2乳腺区治疗法2

2.2短裤区神经反射治疗法

(1)范围:前面自脐至大腿前上1/3皮肤;后面自腰至臀皱襞、大腿后上1/3皮肤。

(2)作用机制:本区包括脊髓的下胸段(T10以下)、腰段及骶段的神经节段。此区可反射性地影响到盆腔内器官:卵巢、子宫、输卵管的功能,可调整月经功能,某些物理因子还有对盆腔器官的直接的作用。

(3)适应证:女性生殖器官功能性和炎症性疾病(包括盆腔粘连)。

(4)方法:根据不同病变可选用不同物理因子作用于短裤区,如直流电离子导入,低、中、高频电疗,各种光疗、激光、磁疗及热疗、泥疗等。若采用直流电疗法时电极放置可选以下形式:①腰部为带形正电极12cmX65cm,另外两个负电极10cmX15cm,放置入双大腿前上1/3处,如图(3);②正极400cm2放置入双腰骶部,另一对负极面积各为:150cm2两个电极置大腿前上1/3处,如图4所示。电12-36V,电流10-15mA,每次10-20min,每日或隔日1次,每15次为1疗程。

图3短裤区治疗法1

图4短裤区治疗法2

2.3节段神经反射治疗法

(1)范围:T2—S2,S2—S4脊髓节段。

(2)作用机制:乳腺节段T4-6,子宫体、卵巢T10,L2子宫颈S2-4。因此当在胸、腰、骶脊髓节段选用各种物理因子给予适当刺激时,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功能而影响到内生殖器官(子宫、卵巢)的功能。

(3)适应证:卵巢功能性疾患。

(4)方法:直流电、直流电离子导入、短波、紫外线、激光、蜡疗、泥疗法、超声波等节段部位作用。

3女性小骨盆腔治疗法

3.1范围及方法

可根据病变部位选用下,如图5所示。

A腹—骶法B阴道法

C腹—阴道法D腹—骶—阴道法

图5女性骨盆腔治疗法

(1)腹—骶法:一个150-200cm2电极放置于腹下腹部,另一个

300cm2的电极置骶部(两电极所接的正负极视作用极导入药物离子的极性而定,下同)。

(2)腹—阴道法:一个200cm2电极放置于下腹部,另一个是特制的阴道电极放入阴道相应的穹隆部—后穹隆或一侧的穹隆。

(3)阴道法:一个面积200cm2的电极放置于骶部,另一极与腹阴道法相同。

(4)腹—骶—阴道法:在下腹部及骶部各放一个200cm2大小的电极联接于机器的同一极,特制的阴道电极放入阴道内接机器的另一极。

3.2作用机制

根据内脏与皮肤神经区的联系关系,卵巢、子宫体的皮肤节段联系是T10—L2,子宫颈部S2-4,因此物理因子作用于腰骶部皮肤可反射性地影响到盆腔器官。此外本法尚有较明显的对病变过程的局部作用和直接作用。

3.3适应证

适用于盆腔器官的各类炎症过程。

3.4剂量

以上各法可用直流电疗法也可使用超高频电疗法及紫外线、激光、热疗等。如用短波透热治疗,电流强度达到使病人盆腔内舒适温热感为宜,治疗时间:每次20-30min,交流电,电压12-36V,电流15-30mA,,每日或隔日1次,每15-20次为1疗程。如用直流电疗时,每次15-30min,电压12-36V,电流8-15mA,,每日或隔日1次,每15-20次为1疗程。

4特制的阴道电极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流动电极和灌注电极:外壳用陶瓷,玻璃或软橡胶或木料制成的长圆筒状,中间是具有绝缘柄的炭精电极,筒内装以药液(离子导入用)或生理盐水,用橡皮塞闭锁圆筒的一端。电极可直接插入阴道或在阴道镜帮助下插入,如图(6-A)所示。

图6A流动电极B脉冲电极

(2)脉冲泵电极:如图(6-B)所示,脉冲泵电极是由软橡胶外安全套,安全套内安置脉冲电极和脉冲导药管,脉冲泵电极总长约25-30cm,顶端可较粗直径约2.5-3.5cm直径,前端约2.5cm处直径约3.5cm,其余部分直径约2.5-3.5cm,电极用有弹性的金属制成,并与产生振动的电机连接。电极外与脉冲电信号连接。导药管与脉冲泵连接,在窥阴器帮助下插入阴道。治疗时,先用药物浸湿,置入阴道后,先让振动电机工作15-25min,然后,边振动、导药管边脉动喷射药20S左右,再振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电极一直加有脉动信号。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激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加速治疗有很好的帮助。

(3)机器带有的体腔电极:如微波、直流电、CO2激光、He-Ne激光光纤、水冷式紫外线或短波紫外线等。

(4)使用直流电阴道电极时注意事项:①阴道电极边缘必须钝圆,以免损伤阴道粘膜。

②阴道的感觉较迟钝,治疗时应严格按规定电量(一般用电压12-36V,电流8-15mA),药物浓度较皮肤用的小些,3%碘化钠。③子宫颈炎时应使电极紧密接触宫颈病变处。

每治疗3-5次需检查一下阴道粘膜和子宫颈有无灼伤。

5结论

对于子宫肌肉或血管张力迟缓引起的非固定性子宫偏位及顽固的子宫出血、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旁的亚急性炎症;盆腔器官的各类炎症过程;卵巢功能性疾患;女性生殖器官功能性和炎症性疾病(包括盆腔粘连),采用物理疗法比化学疗法效果要好,且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永田亲义,陶宗晋,江帮平等.量子生物学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7,154-171

[2]物理因子作用机理问题的研究.[J],中华理疗杂志,1983.3.6-16

[3]JohnM.Osepchuk.BiologicaleffcctsofelectrmagneticradiationNewYork.IEEEPress,1984.1-35

[4]stevenL.Wolf.ClinicaldecisionmakinginphysicaltherapyphiladelphiaF.A.Daviscompany1985:1-15

[5]HildebrangtG.ChronobiologischeaspektederphysicaltherapZPhysionther1979,3(3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