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MRI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折

陈建伟

凉山州会东县人民医院四川会东615200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MRI)在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主要成像特征,及其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入院进行MRI检查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认为胰腺癌作为观察组,剩余31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认为慢性胰腺炎的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上述所有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进行MRI检查后,在胰腺体积增加、存在囊肿、存在钙化、淋巴结肿大、胰周大血管模糊、平滑型胰管扩张、不规则型胰管扩张、胰管穿透征以及动脉期无强化等征象上的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具有显著区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总体而言,MRI技术对临床诊断胰腺癌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同时具有无辐射的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普及使用。

【关键词】早期胰腺癌;核磁共振技术(MRI);临床价值

在我国,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或工作压力大导致的饮食不规律等多因素均有相关[1-2]。由于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和临床医生忽视和误诊,而一旦确诊大多数已发展至中晚期,严重延误治疗,且该病的5年生存率<1%,因此临床上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更新,核磁共振技术(MRI)在临床诊断胰腺癌的应用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MRI在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特对56例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入院进行MRI检查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认为胰腺癌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7~78岁,平均(55.8±7.88)岁。剩余31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认为慢性胰腺炎的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4~80岁,平均(54.2±7.52)岁。所有患者均因上腹部不明原因肿胀或疼痛、突然体重减轻、肌肉无力以及胰头癌患者所独有的进行性黄疸加重等症状前来就诊,期间还伴有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排除标准:有MRI检查禁忌症或不愿接受MRI检查者。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6~8h进行常规禁食禁水,使用奥泰1.5T超导核磁共振检查仪,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层线圈,嘱患者采取常规仰卧位,线圈放置于肋弓保持水平。具体参数设备如下:其中T1WI采用Gradientecho序列,进行双回波屏气扫描,设置TE4.6ms/2.3ms,TR150ms,矩阵为156X128,翻转角度为90°。T2WI采用fastspinecho序列,其中TE80-100ms,TR进行呼吸门控,控制时长约为2000~3500ms。如果T2WI图像中发现胆管与胰管存在扩张,则需要进行MRCP。其中对比剂使用Gd-DTPA,剂量标准为0.1mmol/kg,并速率设定为2~3mL/s,以确保具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胰腺峰值强化扫描,并且降低在此过程中对比剂出现外滩的概率。上述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及步骤完成,对结果的判读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同时完成。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MRI异常图像的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MRI检查后,在胰腺体积增加、存在囊肿、存在钙化、淋巴结肿大、胰周大血管模糊、平滑型胰管扩张、不规则型胰管扩张、胰管穿透征以及动脉期无强化等征象上的发生率相比较具有显著区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MRI异常图像的比较(n,%)

3讨论

杨维柘等[4]在文献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由于发病率逐年提升,已成为继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之后的第四位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尤其是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导致绝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因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成功率仅15%~20%,同时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大多数都只能维持在1年左右,临床致死率不容乐观。因此临床上寻找一种能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亟待解决和迫切寻求的关键问题所在。

MRI技术在最早期只是检测胰腺癌的辅助手段,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不断更新,尤其是对MRI技术中场强强度以及梯度系统的不断提高和改进,使得MRI的成像在速度和信噪比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多方位、多参数以及质子弛豫增强效应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使得MRI检查结果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准确率等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认可,尤其是在小病灶的识别方面更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所无法匹及,特别是MRI动态增强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认为MRI的优点还包括了[5]:①MRI不具有辐射性,因此患者的可选择性提高,患者的排斥度也较其他影像学降低;②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液供应充足,包括了胰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因此一旦血管出现实质期强化的征象就尤为突出,特别是炎症发生时;而胰腺出现肿瘤,尤其是快速生长的胰腺癌却会因为缺乏血液供应而出现血管的弱强化甚至是无强化,不过在等的文献中提及这因为如此,也进一步使得胰腺-肿瘤的血管信噪比(CNR)显得突出和明显,有助于小肿瘤的检出;③MRI可以通过动态增强扫描的方式来更进一步地将胰腺的周围血管更加清晰的进行表达,再通过结多平面重建技术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价肿瘤胰周以及血管侵犯的情况;④利用多时相增强扫描,可将胰脏内小转移灶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

其中美国癌症联合会关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标准[6]:即早期胰腺癌肿瘤局部应该尚未突破胰腺自身组织范围,且肿瘤最大的直径应该小于等于2.0cm,同时未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未有血管被侵犯的T1N0M0;或在组织活检标本上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且临床上胰腺肿瘤最大直径小于等于2.0cm的胰腺癌。当胰腺癌肿瘤直径超过2.0cm的情况下,应当及早进行手术切除,并且此时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会有显著提高。我们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关于早期胰腺癌应该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①患者在早期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胰、胆管的非穿透性的扩张或趋势;②患者的胰头出现肿块和局部的结构不清等改变;③利用动态对比增强的检查技术后,其征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显示为轻度增强或未出现增强。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胰脏周围的脂肪组织以及胰腺组织进行MRI检查时,利用T1WI就能够清晰显示和观察到患者病灶的具体征象,以及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明显的差异,最终帮助临床医生明确胰腺和胰腺肿瘤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根据赵丹丹等[7]的文献中就提到由于胰腺癌细胞的大量增生导致胰腺的体积出现了明显的肿胀,且边缘不规则,同时出现大量的液化区和坏死区;而发生炎症的胰腺则会出现体积的肿胀、萎缩以及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一特征;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对照组中只有10例(32.26%)体积增加,而观察组却出现了21例(84.00%)。此外虽然癌症和炎症虽然都会导致胆、胰管发生肿胀,但是在赵聪等[8]的文献中提出由于炎症部位发生机化并形成了钙化灶,尤其是胰腺炎的钙化灶会顺延胰管分布而成为胰腺炎的特性性征象,这在本研究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对照组发现了12例钙化(38.71%),而观察组只出现了1例钙化(4.00%)。此外在林利民等[9]的报告中还指出胰管穿透征可以作为胰腺炎的诊断特征,这在本研究中也获得了验证,对照组出现了15例(48.39%),而观察组没有出现(0.00%),我们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胰腺炎的发生部位不固定,导致肿胀扩张的的胰管呈现贯通性分布,尤其会超过胰腺自身的轮廓而所导致有关。此外本研究中关于淋巴结肿大、胰周大血管模糊以及动脉期无强化的差异也都在汪毅等[10]和印隆林等[11]的研究中获得了证实和认可,因此都可以作为胰腺炎和胰腺癌的MRI差异。

总而言之,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总体而言,MRI技术对临床诊断胰腺癌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同时具有无辐射的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平,黄镇,崔彦,等.胰腺癌的早期诊断[J].肿瘤学杂志,2015,21(10):795-798.

[2]?王树钢,于巍巍,费立明.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分析(附264例报告)[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9):743-746.

[3]?石文锋,林泽雄.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3):256-257.

[4]?杨维柘,陈铟铟,田为中,等.多种MRI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8):44-45.

[5]?李艳辉.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9-40.

[6]?邓一军.胰腺癌60例磁共振成像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3):268-269.

[7]?赵丹丹,李娜,刘玥.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453-456.

[8]?赵聪,黄建平.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点及对策[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6):482-484.

[9]?林利民.MRI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91-92.

[10]?汪毅,梁旭,刘文军,等.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伴有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68-70.

[11]?印隆林,潘艳霞,陈加源,等.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四川医学,2015,36(3):4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