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过滤假设提高英语口语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基于情感过滤假设提高英语口语教学

范维

范维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情感因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口语教学的几种情感因素,并探讨了如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课堂气氛,以期帮助学生克服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情感因素;口语教学;过滤假设

众所周知,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较强口头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我国,尽管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年之久,很多的学生即便是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其口语表达能力仍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一结果有很多原因,比如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教师单方面强调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课堂活动设计安排不够丰富多彩等等。但是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忽略了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情感因素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的劲头”或者是愿意做出多大的努力。外语学习动机,就是学生进行并维持其外语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Gardner把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两种类型。所谓融入,是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者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者期望参与或者融入该社团的社会活动。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工具型动机,即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功利性,往往是为了通过考试,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或者为了升学出国等等。

(二)自信心

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当我们在讨论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时,总会达成这样一条共识,即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是学习者能够顺利战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影响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焦虑感

Horwitz(1986)指出外语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现象,并将外语焦虑定义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产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按其对学习者的影响,焦虑可以分为两大类:促进型焦虑(facilitatinganxiety)和退缩型焦虑(debilitatinganxiety),前者激发语言学习者努力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努力克服焦虑感;后者导致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以回避焦虑的根源。促进性焦虑有助于调动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使他们不断向目标接近,而退缩型焦虑则阻碍语言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最初是由Dulay和Burt提出的。他们把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克拉申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当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习者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接收到的语言材料必须经过一个过滤器以及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只有当这个情感过滤器处于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状态时,输入的信息才会被学习者吸收。反之,输入的信息就会完全或者部分丢失,从而不利于语言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很高的自信心、较低程度的焦虑感,那样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口语有了足够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口语材料上,能够做到在结合口语课本的同时要注重其趣味性。也就是要尽量选择贴近和反映日常生活和交际、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这里以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Let’sTalk1)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食物,这是一个与生活十分贴近的主题,但是课本中涉及到的有关食物的知识,对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都非常陌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交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讨论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各种食物、用餐方式、餐桌礼仪等等。作为课后作业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让每组完成一份中餐的英文菜单,这就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同时,不仅扩大了词汇量、学到了有关这一话题的各种有用表达方式,更激发了他们的口语学习兴趣。而且他们还会期待着在下次上课时把各自小组的结果展示给大家,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

(二)采用适当的课堂反馈,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口语课堂中,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注意采用适当的课堂反馈,因为在口语课堂上,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表现。一方面,当学生在课堂上由于种种原因而羞于开口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用积极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或者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不一定要马上对其错误进行纠正。因为比起准确性口语课堂总体上来说更加注重流利性,只要不影响交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教师是可以等交流结束或者是问题回答完毕了以后再运用自我纠错、教师纠错或者是其他学生帮其纠错的方式,对学生错误进行纠正。总而言之,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该使用维护其自尊、树立其自信心的积极的语言。

(三)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焦虑情绪

进行口语练习,最理想的活动是两个人对话或者是小组讨论,这是在课堂上和英语角较常见的形式。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尽量采用更多的课堂活动形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开展竞赛、表演话剧、描述图片等等。其中描述图片是教师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口语训练方法。学生在做口头描述时可以使用学过的词汇、语法规则(如不同的时态、语态、等)和表达方式(如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习语等),这就很好的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描述也不仅限于图片,在生活中看到的任何场景都可以在进行描述练习,还可以描述自己梦想、内心感受等等。

四、结语

口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口语教学的重要影响。教学设计中应多选取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主动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尽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满腔热情感染学生、激励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度,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2000,《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杨连瑞、张德禄,2007,《二语习得的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