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毛期娟

(开江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6250)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满月的婴儿出现皮肤以及黏膜逐渐被染成黄色的症状,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在儿科中,黄疸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是若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或有效的护理方案,就会加剧黄疸的症状,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吸收以及健康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肝胆系统疾病,或引起神经系统受损。因此,在新生儿出现黄疸后,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以此缓解患儿的不良体征现象。同时,还应教育孕妇在妊娠期和围产期做好黄疸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几率。

一、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技巧有哪些?

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引起新生儿黄疸出现的胆红素水平与排泄功能有关,即新生儿胎粪的排出对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围绕如何促进新生儿排便为护理重点,以此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母乳喂养,促进排便。由于产妇在经历了分娩或剖宫产后,会因剧烈的疼痛以及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产后一周内乳汁分泌不足,此时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很容易出现营养摄入量不够、排粪量较少的问题,而对于黄疸患儿来说,体内的胆红素被长期堆积,导致病情难以好转。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鼓励产妇、协助产妇开奶等方式,来帮助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并且通过有效的肢体指导和注意事项指导的内容,让新生儿能够摄取更多的母乳,保证正常的营养供给。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在强调母乳喂养的前提下,适当为新生儿提供配方奶,能够诱导排便。并且,母乳喂养不仅能够帮助新生儿促进排便,还能增加新生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于治疗黄疸来说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协助新生儿通过游泳诱发排便。根据医学研究显示,新生儿若出现黄疸时,及时协助游泳能够缩短初次排便的时间。护理人员应在家属的看护下,让新生儿通过游泳促进排便。协助新生儿游泳时,护理人员应将室温控制在26℃左右,并且将门窗关紧,避免新生儿在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前就着凉,从而引起感冒的发生;并且在水温的控制上,护理人员应将游泳水温保持在40℃左右,适宜的水温能够改善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状态,保持良好的血流情况,同时对于促进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

3.抚触护理。抚触的刺激会增加婴儿体内的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减少婴儿的不安感和烦躁感,同时还能让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物逐渐增加,促进了食道以及肠胃功能的蠕动,能够有效诱发排便,让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随着排泄物而排除,降低了体内胆红素的水平。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进行抚触操作,并且将室温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在进行抚触护理时,应避免病室内人员流动频繁,需要让病房处于安静的环境中,并减少其他噪音的影响。而在抚触时,护理人员应在旁指导家属使用轻柔的动作并配合亲切的眼神交流或语言方式,让新生儿能够处于舒适的状态下,更好地发挥抚触的效果。

二、新生儿黄疸应如何预防?

1.健康教育。由于大多数孕妇在学习相关妇产知识时,都会忽略如何预防新生儿疾病的问题,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也缺乏准确的了解。因此,孕妇需要主动学习新生儿疾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因素,需要有科学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妊娠期以及围产期中有效避开致病因素,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2.严格做好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现黄疸很多都是由于产妇早产或难产出现的,并且在围产期中护理不当容易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这要求女性在孕期时做好每一项产检,若出现情况异常时切勿过分紧张,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就能有效解决。而在围产期中,医护人员应当做好产程的观察,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分娩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缩短生产时间,并且积极处理新生儿难产、缺氧等问题,并在围产期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胆红素水平,抑制血中胆红素的升高。

3.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在怀孕期间,需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这对于胎儿的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在饮食上孕妇应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蔬果类食物,并且要保持正常的饮食规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少食多餐更能够促进母体和胎儿的吸收和消化,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而在生活方式上,孕妇应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尽可能地多休息,避免因劳累而伤及胎儿。

预防感染。在胎儿顺利分娩后,应将其口腔、鼻咽部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并通过轻拍背部的方式,保证黏液能够彻底排出。在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时,需要防止在吮吸时出现空气漏入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呛食的发生。家长在护理新生儿时,需要做好手部的清洁工作,并且多为新生儿擦洗臀部,避免感染。家长还应根据气温变化的情况,及时增添新生儿的衣物,在新生儿和产妇的居住场所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能够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