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的文学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谈《史记》的文学价值

姜林林赵建炜薛卓妮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严谨的史学态度,精心挑选的历史材料和广阔的历史跨度,让这部史书的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并得到后世认可。除了高度的史学价值外,《史记》还兼顾了文学价值,其纪传体的记述手法开启了传记记述的先河,丰富了记述题材,影响了后世史书散文的发展。其次,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使得这些人物家喻户晓。同时,《史记》语言精练,简洁通俗,是口语与文言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散文风格。因此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文学价值

1.高超的叙事艺术

在《史记》之前,我国的叙事文学十分零散,对人物的言行记录琐碎且不成体系,对于单个历史人物的记叙往往分散于诸多文献中,例如伍子胥,他的事迹零散的见于《国语》和《战国策》中。人物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全方位地呈现了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形成了“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清晰的因果关系是《史记》的一个重要的叙事特色,《史记》中的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例如项羽本纪一篇,项羽为人傲慢,自恃甚高,在鸿门宴中他听信刘邦的阿谀奉承之言而错失除去劲敌的时机,而且一再无视范增的规劝,这些性格上的缺陷都为他的悲剧自刎埋下了根源。

《史记》的叙事艺术还表现在对材料的驾驭和取舍,记叙详略得当。《史记》的各篇中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与其相关的事件往往记述详细,而其他分支的事件往往一笔带过或是简要记述。例如对于商鞅的描写,《史记》着重记述了商鞅变法的相关历史事件,商鞅的成功和悲剧死亡都源于他对变法的坚定推行。而商鞅在秦国之前的事迹和身死的结果,都只是简要的叙述。而对材料的驾驭让每个历史事件都条理清晰。例如《陈涉世家》将秦末民不聊生,兵役繁重的社会背景下,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之势清晰的勾勒出来。而荆轲刺秦则是步步惊心,险象环生,情节环环推进。从荆轲离燕赴秦,到贿赂宦官面见秦王,大殿上突生变故随即被荆轲巧妙化解。图穷匕首见后荆轲追逐秦王成为故事的最高潮。完整又清晰地记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2.人物刻画艺术

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史记》中最突出的特色,千百年来人们对史记中的人物或是向往赞叹或是遗憾无奈。《史记》中塑造的悲剧英雄项羽,孤胆刺客荆轲,成为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人物。《史记》中的人物受到如此高的认同和流传与其人物刻画的技巧手法密不可分。

首先是闾巷之人的入传,历来我国的历史散文都是以帝王将相为主角,免不了陷入歌功颂德的俗套,在艺术上也难取得大成就。而《史记》打破了这一局限,以市井之人为传记主角,塑造了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平民形象。司马迁著《刺客列传》,塑造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个极具个性的刺客形象。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历来人们对舍生取义的英雄们的感叹,塑造了只身赴秦,有胆有识的侠义刺客荆轲。聂政本为避仇与母亲姐姐一起居住在齐地,受韩大夫奉金之恩,在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随后为韩大夫报仇刺杀侠累,担心连累容貌相似的姐姐,用剑毁容挖眼剖腹自杀。姐姐寻认尸体之后,痛哭而死。通过一连串的矛盾,侍奉母亲与报恩复仇,刺杀侠累与姐姐的安危,展现了聂政有情有义又果决悲壮的性格。同时通过游侠的故事,有展现了当时秦国和韩国一触即发的严重矛盾。

3.独特的语言艺术

《史记》中的语言并不是当时完全的文言文,而是司马迁在吸收口语的基础上融合的通俗简洁的语言。故而不像文言那样难懂,又不像口语一样不经锤炼推敲。呈现出精炼简洁的特点,描写生动形象又富有趣味,往往短短几句,就能将环境和人物内心表现出来。

例如在《吕太后本纪》中“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危耽,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危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危。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耽,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不过一百余字,便将整件事情清晰地呈现出来,吕太后意图毒杀齐王而突生变故,同时展现了各自的人物性格。吕太后蛮横跋扈,心狠手辣且城府极深。齐王懦弱战战兢兢,而孝惠王宅心仁厚,心地善良。

另外,《史记》中的人物语言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人物的出身身份和经历地位不同,各人的语言自然不同。《史记》中的语言贴合人物身份和当时的人物处境,同时又塑造了人物形象。例如项羽和刘邦,同是观看秦始皇出游,刘邦发“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而项羽则是“彼可取而代也。”的充满野心与自信的话。两人面临相同的境况,表达了一样的愿望,就是对天下和皇位的觊觎,却发出不一样的感慨,呈现出细微的语气差异。项羽的话里能感受到项羽的目空一切和对自己的自信,而刘邦则是羡慕的成分居多。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2006年6月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史记》的语言艺术李孝堂著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