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欧宣成唐晓

欧宣成唐晓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术后依据JOA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治疗优良率,并且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颈椎轴性症状评价。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3至6小时,平均治疗时间为(4.5±0.7)h、术中出现血量为425至958ml,平均出血量为(580.6±130.5)ml;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治疗优良率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0.0%(32/40);随访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0.0%(36/40);随访24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2.5%(37/40);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共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为声音嘶哑、3例患者为脑脊液漏、2例患者为截瘫;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27例、二级10例、三级3例);随访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3例、二级6例、三级1例);随访12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5例、二级4例、三级1例);随访24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6例、二级3例、三级1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低,在后续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颈椎轴性症状评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好。

【关键词】:前后联合入路;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JOA评分

前言:

近几年,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以久坐不动为常见生活和工作状态,加上长期玩手机、玩电脑等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长时间缺乏应用的肌体锻炼,进而出现严重脊髓型颈椎病[1-2]。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尤为困难,一直是临床医学上备受关注项目,对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一直在发展进步之中,为此本文展开了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至2018年7月29日,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6至83岁,平均年龄为(71.6±2.4)岁,病症表现:下肢无力30例、踩棉花感28例、上肢麻木33例、手无力32例、胸部束带感15例。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2)同意接受前后联合入路治疗。

(3)能够完成24个月院后随访[3]。

排除标准

(1)患者联系方式或者联系地址不完整。

(2)患者拒绝配合研究。

1.2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大致内容如下:患者入院后接受系统化检查,确立患者病症病情,便于治疗方案拟定。患者实行全麻手术,并取俯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于患者发际向第七颈椎棘突完成12cm切口。逐渐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将患者C2-7椎板显露出来,并完成开门处理,确定开门状态稳定后,在开门截断面放置明胶海绵和引流后逐层缝合。随后将患者体位变换为仰卧位,同样进行常规消毒。于患者右颈前完成6cm横切口。逐渐剥离患者皮下组织、颈阔肌,并完成入路达到患者颈椎前方。随后借助C型壁透视定位颈椎阶段,完成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全部患者[4]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治疗后各时间段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采集数据均使用SPSS22.0版本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术治疗时间、出血量,实行t检验,使用“%”表示治疗后各时间段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实行卡方检验,。

2结果

(1)统计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

全部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3至6小时,平均治疗时间为(4.5±0.7)h、术中出现血量为425至958ml,平均出血量为(580.6±130.5)ml。

(2)统计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优良率

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治疗优良率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0.0%(32/40);随访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87.5%(35/40);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0.0%(36/40);随访24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2.5%(37/40)。

(3)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

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共计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为吞咽困难、1例患者为声音嘶哑、3例患者为脑脊液漏、2例患者为截瘫。

(4)统计患者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

随访期间,患者各时间段颈椎轴性症状评价有一定差异,随访3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27例、二级10例、三级3例);随访6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3例、二级6例、三级1例);随访12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5例、二级4例、三级1例);随访24个月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一级36例、二级3例、三级1例)。

3讨论

脊椎疾病是现代极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中以颈椎病最为常见。颈椎为人体神经集中部位,颈椎出现疾病可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各类肢体功能减弱或者丧失,如肢体麻木无力等[5-6]。而颈椎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难题,特别是严重性、复杂性的颈椎病治疗更加困难。为帮助此类患者实现疾病的治疗,本文展开了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较快,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也较低。患者接受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后,其治疗优良率立即得到体现,在后续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颈椎轴性症状评价均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良好,最终绝大多数患者实现了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波,邱晓文,刘仲恺,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2):97-99,110.

[2]刘展亮,陈嘉裕,张惠城,等.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2015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年会暨岭南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5,1(1):128-131.

[3]刘展亮,陈嘉裕,张惠城,等.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6,16(1):55-57.

[4]黄健曦.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在颈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0,28(12)104-105.

[5]王冰,林欣,崔维,等.外伤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36-238.

[6]SandipKumarYadav.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与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伴发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短期疗效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10):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