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效果评价

代卫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效果评价,以期为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42例胃肠肿瘤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予以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胃肠肿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之后,30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71.42%;9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21.42%;3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7.14%。结论: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效果评价

胃肠肿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且胃肠肿瘤发生之后,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近几年,随着国内胃肠肿瘤患者的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不断攀升,这就使得医学界对胃肠肿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2】。已有研究人员证明,对胃肠肿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并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疗效,且治疗之后患者复发的几率较大,与之相比,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胃肠肿瘤患者,则能达到较为显著的疗效【3】。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42例胃肠肿瘤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予以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科学参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4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42例胃肠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3-68岁,平均年龄(558.65)岁。肠道肿瘤患者20例,胃部肿瘤患者22例。42例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腹胀、呕吐、呕血、反酸、大便颜色为黑色、上腹部肿块明显可触。根据胃肠肿瘤患者的症状与临床表现,对其实施相应检查,并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肿瘤大小等。

1.2方法

根据胃肠肿瘤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形态大小确定之后,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对全部患者进行治疗。在42例胃肠肿瘤患者中,有12例患者接受肠段切除手术,有8例接受肠系膜肿瘤切除手术,有12例患者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有10例患者接受近端胃肿瘤切除手术。当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人状况实施跟踪记录。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就必须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将异常情况反馈给医生,以便其安排相应的救治。

1.3观察指标

42例胃肠肿瘤患者结束外科手术之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为:完全康复:结束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全部消失,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且患者身体处于正常状态,随访1年未出现复发情况。术后复发:结束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全部消失,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而在住院期间或出院之后,1年内出现复发情况。死亡:手术进行中或者手术结束后,患者病情恶化,经治疗后无效死亡。

2.结果

42例胃肠肿瘤患者接受相应的外科手术之后,住院天数15-35d,平均住院天数(234.5)d。胃肠肿瘤患者结束外科手术之后,其中有3例患者胃部出现排空障碍,有8例患者出现术后腹泻症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6.19%。通过对1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临床干预,其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在42例胃肠肿瘤患者中,有30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71.42%;9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21.42%;3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7.14%。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患者发生胃肠肿瘤的早期阶段,该病症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很多患者对其疏于检查和治疗,而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到了中后期出现明显症状时,患者才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病情多有所延误、恶化【4】。此时采用相关的药物对胃肠肿瘤患者加以治疗,并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且患者的病情也不能获得有效的控制【5】。而近几年,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和质量的逐渐提升,在研究和治疗胃肠肿瘤方面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果【6】。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之后,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手术与否的可行性。然后对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正确选择,从而保证外科手术治疗后能够满足预期效果。同时需要对外科手术的操作进行认真落实,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良好护理。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结束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予以时刻关注,以便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救治。已有研究人员证明,当患者的胃肠肿瘤未出现位移时,可根据其所在部位、形态大小、组织关系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术予以治疗。例如,如果肿瘤与胃贲门距离较远,且肿瘤直径小于5cm,则可以采用楔形切除手术予以治疗;而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或者生长具有侵袭性特点,则可以采用联合脏器全部切除或者大部分切除手术予以治疗;而如果肿瘤与边缘之间相距大于2cm,则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手术予以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既能获得相对理想的疗效,又能降低手术中或者术后的死亡几率,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推广意义和价值。而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对手术指征进行严格控制,并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初航,周峰,丘文助,梁权岛.临床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0:2720-2721.

[2]齐海东.临床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1:80-81.

[3]张欢.临床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4:54-55.

[4]李伟,李慧鑫,宋卫东.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诊治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6:5186-5187.

[5]陈建曙.50例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诊治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32:72.

[6]汤月良.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4:26-27.

作者介绍:代卫,男,1962.10,主治医师,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从事普外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