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结合病案分析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超声技术结合病案分析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刘艳阳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分辨率的超声设备也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超声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超声造影等领域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心血管麻醉、麻醉部位的能够领域超声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超声技术还在胃内容物评估、硬膜外穿刺和辅助插管等方面获得了深入性的研究。这就要求麻醉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对超声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今后能够合理开展工作,培养高水准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超声技术;临床麻醉教学;应用分析

超声技术是一种以对解剖结构进行连续、实时、多切面扫描及动态观察为检查手段的技术[1]。超声使各种有创操作达到可视化,其应用贯穿于麻醉管理的各个阶段:麻醉前评估阶段,超声有助于麻醉医生快速、准确筛查严重合并症(气胸、胸腔积液、心血管状态、饱胃状态等);麻醉开始后,可应用超声辅助监护导管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和判断气栓、血栓等;手术结束后,超声辅助术后镇痛导管(硬膜外导管,神经阻滞导管)的放置。

临床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将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引入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2],很适用于临床麻醉学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教学。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3],而且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实习的本科麻醉专业实习医生6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男15人,女16人)和实验组(男14人,女17人),两组实习医生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网络案例教学模式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模式组,每组各31名学生。传统教学模式组,即学生进入各基地实习科室后,按照传统模式由基地带教教师负责。网络案例教学模式组具体为:学生进入基地实习科室后,除了传统模式的基地带教教师负责外,再加入QQ群,该群组织由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每个指导教师均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临床麻醉技能突出,麻醉理论深厚,愿意并有能力为麻醉学的临床实习教学做出贡献。有两位教师专门从事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教学,在QQ群上上传各种解剖和超声图片,上传国内外精选的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录像,并将徐州医学院麻醉科的临床操作录像上传,供各位研究生学习。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群内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不仅针对学员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与指导,同时对特殊病例进行网络讨论。

1.3麻醉效果判定标准[4]

分别通过优、良、差等3个级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判定,主要体现如下:经过麻醉后,对手术刺激没有反应,对于止血带反应可全面耐受为优;经过麻醉后,未获得完善的神经阻滞,需要通过药物辅助,对手术操作不产生影响为良;经过麻醉后,镇痛效果不理想,患者对止血带反应无法耐受,对手术操作产生影响为差。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试验组中16例优,12例良,3例差,麻醉优良率为90.32;对照组中8例优,12例良,11例差,麻醉优良率为64.5%,试验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件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3.1重视超声医学的基础教育

超声诊断是以解剖学、病理学为基础,以超声医学为主导,需重视理论知识授课,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生动的音频和视频,以便更好地讲解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5]。超声医学主要还是一门影像学科,只有通过学习大量的影像资料,才能使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本院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存贮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和临床资料,我科在教学中通过总结归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影像和诊断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段内浏览数年积累的病例并可以查阅相关的cT、MRI、DsA等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使学生开拓眼界,并了解超声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这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同时,除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教学基础之外,在阶段总结的时候穿插复杂病例或者罕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学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反复示例、反复教学。

3.2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目前超声医学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传统教学法、以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法(pmblem-basedlearning,PBL)、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_basedlearning,CBL)、互动式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法应是基本,理课授课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超声诊断原理和应用[6]。在实习课阶段,可以采取以PBL教学为主同时吸收CBL和互动式教学共同进行的教学方法。带教教师首先从常见病的相关内容人手,针对选择的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指导其尝试进行超声诊断,并且通过学生互相进行超声互检操作,加强对正常组织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对比正常与异常超声资料进行总结和交流讨论。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辩论,带教老师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在讨论学习中的观点进行拓展分析,再挑选重点突出的病例进行点评,这种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的教学法激发了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3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

超声医学具有极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基础都是为临床实际操作服务的。我科在临床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要求带教老师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上,鼓励学生多上机实践操作。带教老师要负责临床诊断质量,避免医疗差错,做到“放手不放眼”,即要提供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又要把关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操作和结论,更正临床诊断,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利益,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学生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经历困惑来获取经验的积累,在真实的临床过程中得到快速成长。

综上所述,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对超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更加直观的认识,能够将临床麻醉质量提高,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很快的适应日后工作。

【参考文献】

[1]熊秋菊,程波闵,苏黎平,等.超声引导的动脉穿刺置管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3:283-286.

[2]倪蓉,王力甚.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8):558-561.

[3]南洋,李挺,李军.超声引导在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6):726-729,741.

[4]蒋卓汛,曾涟.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6.

[5]杨汇娟,孙海燕,魏玮,等.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024.

[6]刘艳君,李响,康妹,等.临床医学本科生超声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