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其血尿酸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其血尿酸的影响探讨

李继华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卫生院东城分院430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9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患选自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的收治患者,参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组,即治疗组(针灸疗法)55例和参照组(吲哚美辛肠溶片)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血尿酸水平(401.51±16.24mmol),较参照组(77.5%)、(445.16±51.24mmol)较优,P<0.05。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针灸医治后疗效确,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灸、血尿酸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起初表现,一般常见于下肢,主要表现为发病凶、关节和邻近软组织发生红肿痛,且反复发病等特点[1];病重时可造成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当前,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痛风患病率呈几何模式增长,故引起临床的极大关注,现将医治模式转为中医治疗,并取得了突破。基于此,本次对本院9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者作分组试验,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患选自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的患者,参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组,即治疗组(55例)、参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女比例10:1,年龄介于22-61岁,年龄均值(41.3±3.6)岁;参照组:男女比值:37:3,年龄分布21-60岁,平均年龄(40.3±3.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性,(P>0.05),可用于临床治疗对比中。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拟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2]要求;签署同意书者、无精神、癫痫病者;无药物过敏史者。

排除标准患有肾功能不全者;患有胃溃疡病者;支气管哮喘病史者;处于晚期重度痛风性关节炎。

1.3治疗方案

1.3.1吲哚美辛肠溶片医治选用吲哚美辛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2501)服用,给药量75mg,于1日服用2次,持续服用10d。

1.3.2针灸治疗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严重的穴位,即取阿是穴位、阴陵泉穴位、支沟穴、内庭穴、陷谷穴、筑宾穴、足三里穴、三阴穴等穴位作为主穴;对于出现肘关节肿痛者可取合谷穴、曲池穴;加用合谷穴和外关穴、阳池穴可治疗腕关节肿痛者;增加膝眼穴、血海穴以及阳陵穴可医治膝关节肿痛者;取解溪穴、昆仑穴可治疗踝关节肿痛者;加用太冲穴可治疗第1足趾关节肿痛者。对所取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操作,采用合理的毫针对病变位置实施围刺方法;后采用合适的毫针直刺配穴和主穴,针灸时采用捻转提插泻等之方法,将留针时间控制在0.5h,每间隔10min后可实施加强针灸法1次,于1日针灸1次,持续针灸10d。

1.4观察(评价)指标

1.4.1疗效评价参照1993年制定的关于中药新药医治麻痹的相关指导原则,可将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级别:①临床表现均消退,关节功能活动正常视为痊愈;②经医治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或者主要临床表现消退,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对工作和生活无影响评定显效;③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主要关节显著改观,生活能够自理评为有效;④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均为改善甚至加重评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即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2血尿酸水平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尿酸水平,并将结果详细记录在案。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予以分析,对正态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借助例数[n(%)]表示,用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55例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9例(52.7%)、15例(27.3%)、8例(14.5%)、3例(5.5%)、,总有效率高达94.5%;40例参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8例(20.0%)、10例(25.0%)、13例(32.5%)、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前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血尿酸水平对比治疗组医治前后的血尿酸指标分别为541.32±90.15(mmol)、401.51±16.24(mmol);参照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532.16±86.14(mmol)、445.16±51.24(mmol);治疗组的医治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3讨论

痛风属于代谢性的病症,该病与高尿血症具有一定的关系,其患病的生化基础即高尿酸血症,尿酸盐于机体组织中不断的积累,最终诱发痛风。然而当前并无根治痛风的特效药,该病医治重点是有效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临床表现,将血尿酸水平降低,避免血尿酸在组中积累,加重病情。当前,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和秋水仙碱虽能取效,但不良反应率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而针灸医治痛风安全性较高,可防治该病继续演变。

本组研究中主要采用围刺方法,即利用多针对病变位置刺入,犹如围剿消除敌人之状的针灸方法,可起到疏通经络、清热利湿以及散结、化瘀活血等功效。针刺时对于病变中心刺激量较大,且能提高针感,可快速改变局部血液循环,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疼痛度。方中的内庭穴即是荥穴,具有身热作用;而陷谷穴可有输主体重节痛的疗效;足三里是足阳以及明胃经之合穴,可具有化湿、通络以及健脾功效;筑宾穴可补肾祛除浊气,支沟具有通利三焦的作用。外加之配穴,合谷可祛清减衰、降浊升清等之效;曲池能清热通络;太冲具有疏泄以及清热的功效,将诸穴位合之,行围刺法,方可获得尽人意疗效。

综上所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者采用针灸医治,可改善临床症状,获得理想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加以推及。

【参考文献】

[1]李广胜.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01:106-107.

[2]左海峰,辛华波,张盼,葛超,陈涛.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J].河南中医,2016,10:182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