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杨继辉汪秀芳张国华

杨继辉汪秀芳张国华(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附属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178-02

【摘要】本文阐述了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产生的原因及护理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综合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感到身心疾病产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同时糖尿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运用心理学方法,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变化,收集其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一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多数糖尿病病人患病后,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他们对疾病的

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是过分担忧。病人希望对疾病做深入的调查,但又担心会出现可怕的结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因而产生焦虑。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上不平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妨碍身体的康复。

2.恐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有的病人得病后,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感到恐惧。特别是得知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危害后,如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坏疽要截肢、合并心脏病容易得心肌梗塞等,思想顾虑更多,对糖尿病更加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会加重病情。糖尿病患儿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恐不安、恐惧心理。

3.抑郁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这些人性格内向,易悲观,将生活看得灰暗。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被改变,由于长期控制饮食,无法享受到“美味佳肴”,对自己不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有的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有些老年人则因自己患病给儿女造成的负担过重而抑郁,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4.紧张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易使病人心情不佳。看到危重病人或是听到病友间的介绍,特别是看见抢救危重病人来回奔忙的医护人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好像自己也面临威胁。有些病人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治疗效果没达到预期目标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

二护理

1.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提倡护患之间建立朋友关系、亲情关系。许多糖尿病患者无自觉症状,是在健康体检或糖尿病普查中发现血糖值高于正常值,意外地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一时难以适应,思想上,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会产生精神忧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有的糖尿病患者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虽多方求医,疗效不佳,极易使病人产生恐惧、烦躁的心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厌世,有生不如死之感。做为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要以满腔热忱对待每一位患者,视病人如亲人,关心和同情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有效的心理调护,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将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有利于病人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2.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病人进行恰当的情感交流,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疾病知识宣教。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儿童的表达能力差,畏惧吃药、打针,情绪很不稳定,这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年幼患儿,护理人员眼光要敏锐,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等变化,及时对其心理需求做出估计,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与患儿沟通,适当地解释其住院的原因。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给患儿讲故事,与他们交朋友,争取患儿的信任,使他们保持情绪稳定,能够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老年患者大多已退休在家,子女都已离家独立生活,生活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构成了老人孤独寂寞之感。患病后老人会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在世日子不会太长,有时会突然拒绝治疗,尤其会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我行我素。做为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谈话要有耐心。对他们应给与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支持是指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地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再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地解释,以打消他们的顾虑,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并要调动老人的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关心。告诉患者家属有时间要多来探视,与老人聊天,但不要提及能够引起老人情绪激动的事情。对老人而言,朋友、同事的探访是莫大的安慰。总之,我们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做到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3.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调护首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病人存在的思想顾虑,如因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因而消极悲观,思想包袱很重。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讲解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让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来龙去脉,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告诉他们如何自我防治糖尿病,如何自我检测血糖、尿糖及自我护理,如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双方共同努力切实控制好糖尿病的病情,帮助他们消除顾虑,丢掉包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病人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要开导病人如果在家里或社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用冷静的头脑,平静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处理,尽量做到避免心理和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因为“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对控制糖尿病病情不利。要控制糖尿病病情,首先要靠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乎所以。不能今天严格控制饮食,明天又大吃大喝。如何正确对待糖尿病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及饮食指导,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保持开朗、平稳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与转归。因此,我们把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做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而促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