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创客办公空间设计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新型创客办公空间设计与研究

蔡大庆1杨迪2郑超2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13

摘要:本文基于中信金融后台综合基地呼叫中信项目的总体规划、办公楼建筑形体设计、建筑各功能区设计以及建筑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阐述了如何将“创客”精神融入设计过程,营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办公空间。

关键词:创客;创客空间;办公;新型办公空间

1.项目背景

1.1项目概况

中信金融后台综合基地呼叫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北部金盏金融服务园区,区域条件优越,与首都机场及城市内重要功能区紧密相连,位于“铁三角”腹地,内涵盖国门CBD、望京商务区以及东坝国际贸易中心。依托于北京市整体城市发展规划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1.2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公司的使用需求,结合传统办公空间和创客办公空间特点,提出“以人为本、多元共享、绿色环保、高效有序”等四条设计原则。精心塑造建筑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来打造绿色、舒适、现代的工作生活环境。

1.以人为本

基于建筑学科其本身的多样性,认为在进行新型创客办公空间的设计时,人与空间的交互占据主导地位的。舒适的办公环境不再受固定空间环境的约束,营造休闲平和的氛围,让使用者能够像待在家里一样完全放松身体,发散思维,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体验。

2.多元共享

设计时注意以使用者及来访者为设计的重点考虑内容,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和空间的共享,同时以合理的使用面积为基础,将整体空间划分为灵活多变的复合型空间。

3.绿色环保

在创造生态文明的社会前提下,新型创客办公空间应满足当下的节能设计要求,尽可能采用节能设计,如:西侧采取遮阳措施,减少室内能耗;智能空调总控系统,避免非工作时间因忘记关闭电器而带来的电能消耗;使用LED节能灯具,增加灯具的使用寿命等。

4.高效有序

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人流进入园区后,到达办公空间的路线是否合理;进入办公楼后,整体空间中有几个入口,每个入口是否包含楼、电梯都对设计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入口位置开始,就将人员分流,避免造成混乱不清的尴尬局面。其次是办公空间内的人员流动问题,需结合工位布置相对自由灵活的流线,而非单一动线,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偶遇机会,鼓励员工在空间中沟通。

1.3设计理念

中信项目设计以金盏花为切入点,将从金盏花中提取出的菱形基本元素贯穿设计始终,无论外部空间、建筑形体,还是内部空间、装饰色彩的处理中,都使金盏花理念与设计完美结合。

2.总体规划与建筑形体

2.1总体规划

总体布局遵循“以人为本、多元共享、绿色环保、高效有序”的指导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园区规划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创造宜工宜居的环境。整体规划构架为“一环两廊”的空间组织形式,将园区建设项目成为以工作为支撑,生活、生态、休闲、创意共存的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区。

尊重城市道路交通流线安排,基地设计两个出入口,让人流、车流自然进入园区。“一主”是指结合消防车道强化的园区环路,将其作为园区车流的组织体系。“多支”是指到达各个建筑的支路,支路向建筑周边延展,交通可达性高。

景观规划从生态宜居角度出发,打造“一核两带”的多层次生态景观系统。

2.2建筑形体与空间

建筑空间组合富于变化,幕墙的悬挑部分将室外景观引入办公空间,为呼叫中心创造出舒适、绿色、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同时悬挑的幕墙也成为立面处理的点睛之笔。办公楼考虑“多元共享、高效有序”的使用特点,平面简洁大方、布局灵活,空间中完美组合了中庭、外廊等活跃原色,达到大气又不失趣味的效果。立面设计融合企业文化元素,不仅将金盏花基本元素融入幕墙,在立面色彩上也提取了金盏花的色彩元素,并将“簇”的概念延伸到立面色彩组织(图1、图2)。

3.内部空间

这是一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设计范围含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办公楼的服务范围为国安科技控股总部、北京公司及其三家子公司,共五个公司共同使用。设计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基石,在传统办公空间良好的特征基础上,使其享有一些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型创客办公空间的特征。

在传统办公空间内,人们休闲娱乐的行为需求被漠视,但在新型创客办公空间中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休闲娱乐的形式也越趋丰富,中信项目出于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地下和屋顶为员工设计娱乐和餐饮场所,增加企业空间的丰富性,展现企业文化性。

4.结论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的“创客空间”有着长足的发展前景,新型创客办公空间终究要成为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的一个研究要点。办公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始终是满足其使用主体的需求。不同时代的办公建筑有着不同时代的特征,办公空间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将时代精神与企业精神相融合,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满足企业要求的新型创客办公空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2015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