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价值分析

邵嘉敏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常德石门县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例采用经典入路——双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8例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以Simpson对其肿瘤切除的状况进行分析,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肿瘤切除状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保证手术的切除率,且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适用价值

引言

嗅沟脑膜瘤是临床发生率较低的一种肿瘤,其仅占据了脑膜瘤的10%左右[1]。该种疾病发生后,患者嗅觉会逐渐丧失。且在单侧发病时,多会出现患者嗅觉单侧丧失,如果是双侧发病,则可能会使之与鼻炎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2]。一般来说,嗅沟脑膜瘤的嗅觉障碍是主要病症,但是很多患者都会对其进行忽略,直到检查时,才能发觉。嗅沟脑膜瘤位于颅前窝底额叶功能哑区,早期肿瘤体积小,症状典型性缺失,随着病程的延长,肿瘤会随之增长[3]。通常,在患者就诊时,体积较大,已经累及双侧颅前窝。对于该种疾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使用手术切除方案,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双侧额下入路是大型嗅沟脑膜瘤的常用治疗方案,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很容易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手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院当前已经将其应用于大型中线嗅沟脑膜瘤的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MRI检查,确定为大型中线嗅沟脑膜瘤[4];(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与凝血功能障碍;(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7.29±6.28)岁,肿瘤直径4.0~6.7cm,平均直径(5.2±0.5)cm;观察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6.21±6.21)岁,肿瘤直径4.1~6.8cm,平均直径(5.1±0.5)cm。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7例采用经典入路——双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8例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主要步骤为:选取患者右侧入路,取其仰卧位,上半身抬高25°左右,颈部后伸15°~20°,且头转向一侧,幅度在35°左右。使用Mzyfield头架对患者进行头部固定,切口作于耳屏前方1cm左右,发际线后1~2cm弧形向内上方,跨中线1~2cm。沿切口将患者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至同侧的眼眶上缘。同时,选取患者中线以及外侧的前后两方进行钻孔,游离骨瓣形成一个骨窗,将上矢状窦显露出来,刮除患者的窦内黏膜后,将所需要填塞的庆大霉素明胶海绵以碘伏进行消毒,并进行填塞,最后将窦口进行骨蜡密封。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脑脊液是否释放,在脑压降低在合适的范围后,就可以看见肿瘤。以电灼的方式对其进行切断,阻断肿瘤血供,然后进行肿瘤囊内切除。确保完全切除后,方可对其进行逐层缝合。

1.3评价指标

以Simpson对其肿瘤切除的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状况。同时,统计患者的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肿瘤切除状况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以Simpson评价肿瘤切除状况比较(n,%)

3讨论

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嗅沟脑膜瘤,该种疾病发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但是很容易与单纯的鼻部疾病混淆。在临床认为,对于这类疾病必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双侧额下入路作为一种常规的切除手术,其运用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其实用性逐渐降低。不少学者认为,该种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过大。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也就在该种背景下提出,相较于双侧额下入路,其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的影响弱、水肿消除效果好、对侧嗅觉功能保护好等诸多特点,更受到人们的重视[5]。且在本次研究中,观察按照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故而,笔者认为,以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保证手术的切除率,且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超,韩国胜,李亚楠,刘建民,王来兴.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23(02):52-54.

[2]刘漩,王珊珊,梅金红.脑膜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01):93-96+101.

[3]张永生,李威.脑膜瘤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及对脑膜瘤分型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1):27-29+36.

[4]陈昊宾,孙昆昆,孙伟,黄绍花,沈丹华.脑膜瘤12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10):597-600.

[5]张新良,王晓萍.脑膜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07):65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