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浅谈初中数学几种教学氛围的创设学几种教学氛围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浅谈初中数浅谈初中数学几种教学氛围的创设学几种教学氛围的创设

张本甫

张本甫(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初级中学273302)

[摘要]数学教学氛围的创设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个主阵地,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创设趣味提问,营造教学氛围。二、创设幽默提问,营造教学氛围。三、创设悬念提问,营造教学氛围。四、创设“激将”提问,营造教学氛围。五、创设成功的满足氛围。

[关键词]数学教学五种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指洋溢于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氛,决定着学生精力的投入程度和知识的吸收程度。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怎样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最大化的投入学习,笔者就以下几种教学氛围的创设谈愚见。

一、创设趣味提问,营造教学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此,老师提问应针对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激情。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可先提出一问:今有一参天大树,欲量其高,怎么量?学生很感兴趣,思考一会后便有人举手回答?爬上树,用绳子。追问:你能站在树梢上不掉下来吗?一阵笑声之后,学生积极参与此类问题解决的激情被激发出来了。

二、创设幽默提问,营造教学氛围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有些知识难免感到枯燥无味,难于接受,对于初中生没有更高的抽象能力,作为老师,越是抽象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借助外物(教具、图表、仪器等)或借助比喻,且幽默的语言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喻理于事中,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白道理。例如,几何知识中说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借助图形笔者问:有一狗在点A,一块肥肉在点B,狗欲吃肉,它走何路线?学生顿时情绪高涨,人人都能答出,线段AB,追问:为何?这样最近。笔者说:狗也知道“连接两点线中线段最短”。这段话之后,无需多说,学生人人释然。

三、创设悬念提问,营造教学氛围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悬念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1993X2-1992X-1=0,老师能随口说出它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同学们能吗?同学们都说:“不能”,“想学吗?”“想”,当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良好的教学氛围已形成,若接着讲新课,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激将”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在激发状态可发挥到80%—90%,没有激发时只能发挥20%—30%。因此,使学生处于激发状态便是老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用“激将”去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去激励他们的成功感,使学生达到激发状态。例如:习题课上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关于X的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m的值。然后以挑战的口吻说:“你们保证做不出来,即使做了,也未必完全正确。”通过这一“激将”,使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说不信邪,偏要做一做,教师发现的确有学生忽视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隐含条件,但绝大部分学生还做对了此题,许多学生在探索中总结出了一元二次方程中必须考虑二次项系数a≠0这个条件,这就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品尝了成功的快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从“激将”中得到启发。

五、创设成功的满足氛围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总是愁眉苦脸的上课,学习总得不到教师的赏识,好是一样,不好也是一样。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给学生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都给予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理氛围,对数学充满信心后,学生总在心里想:“数学并不难,老师都表扬我了,我是一块学数学的好料子。”长此下去越来越喜欢这门课,越学越好。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如:笔者讲角的概念时,问什么是对顶角?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其正确的概念。第二节课,复习旧课引新课时,改换方式提问一位较差的学生“对顶角是对着的顶着的角对不对”,此生回答说:“不对”,笔者顺便叫他复述概念。“正确”给予肯定的表扬,由此可激起学生成功的自豪感,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好途径。

总之,创设教学氛围有多种方法和形式,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方法都不能偏离主题,每节课只有一个中心,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创设教学氛围,须知教学氛围是为中心服务的,要创设好教学氛围并不是容易的,一要靠老师钻研教材,驾驭教材。二要靠老师平时挖掘积累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例,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有机地融于每节课中,合理设悬、引趣创设教学氛围,没有老师平时的呕心沥血,就没有三尺讲台的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三要靠老师有条不紊的组织能力,能够驾驭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的实施,要靠良好的纪律来保证,所创设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四要教师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朱文芳.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建华.“数学交流”教学的课堂文化〔J〕,数学教学,2001(6).

[3]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沈翔.数学新题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苏洪雨.初中生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其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8).

[6]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