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林向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林向佳

林向佳

(国网齐齐哈尔供电公司黑龙江)

摘要:如今经济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同时互联网技术不断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普及,对其形成了更多影响甚至是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在网络建设发展中通信传输线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保证通信顺利进行也对于保证用户有着更快和更高质量服务提供基础,因此科学合理实现通信线路工程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为了保证通信传输线路工作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线路质量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对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结合,从而实现通信传输线路更好质量发展。

关键词: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施工技术

1通信传输线路设计

1.1设计的要求

首先对于通信传输的而线路的设计一定要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以及方针,科学的规划资源,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环境。其次通信的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应该用最先进的技术、做最合理的规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然后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利用其在不损害工程质量的条件下缩减工程的成本与日常的维护费用。注意在工程的施工期间,所用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并且能出具一定的材料鉴定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出现在工程中。最后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采用进步的方针,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中选择最先进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系统的容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一些相关的因素,使工程可以满足整体的设计要求。

1.2通信传输网杆路的设计和测量

(1)杆路的设计。就目前我国的通信传输线路来说,已经在大型以及中型城市得到完善,光缆一般架设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交通也不方便,在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杆路的技术水平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的勘察,对整条架设线路都进行分析,将多个设计方案对比筛选,最后才能得到一条清晰的通信线路的走向,并且还具备线路平、直、近的特点。此外,杆路的位置不能距离公路过远,若杆路距离公路过远,就会使得施工时材料(钢绞线、水泥杆等)的运输困难,同样也不利于将来的维修、维护。

(2)杆路的测量。对于通信传输网的走向问题,一般我们都会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其中包括当地的气候以及线路的额负荷等等,在负荷较重的地区的杆路一档的距离最好控制在50米左右,若是有其他的干扰因素存在,可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调整。在通信传输网中,常见的杆路型号是8米重型杆,有时为了减小线路倾斜的角度,一般会在制高点处用6米的重型杆,在地理位置中的低洼地段使用10米长的重型杆。在对通信传输网的杆路的测量过程中,一般会用50米拉距绳,但是若两杆之间的距离偏离了50米,就要用米尺再次测量,确保杆距的准确。测量的过程中,对于所有的有关的参数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要是在此过程中碰到阻碍,就应该分段进行测量,而且还要保证数据的精准。

2、通信传输线路的施工

2.1通信传输架杆的选用与埋深加固

水泥架杆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杆路的载荷、架杆处的土壤性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其长度主要有6m、8m和10m三种,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安排,同时也可以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但必须注意两种线路之间的距离。电杆的埋深同样要考虑到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8m杆一般采用深挖1.3m的圆形杆坑深埋,10m杆埋深1.5m,终端杆、转角杆等大负荷重杆埋深1.6m,岩石处埋深0.8m,并采取水泥筒或垒石加固。

2.2架空杆路拉线

在风、雨、雪等外界物质以及自身重力的干扰下,光缆线路的终端杆、跨越杆、角杆上会产生不平衡的张力,为了确保杆路的安全必须使外力尽可能保持平衡,此时就要在通信线路的水泥杆上装设拉线。拉线规格采用7股/2.6mm镀锌纲绞线,地锚的埋深要达到150cm以上。在风力较大的地区,还要考虑防风装置,比如可以再各分段交界处和跨公路的杆路上采取双向顶头拉的方式进行加固,同时在直线杆上每隔几档加“人”字防风拉,并配合四方拉加固。通常拉线与杆路的夹角为45°,在地形受限制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小于30°。

2.3传输线路光缆的敷设及吊线安装

传输线路光缆敷设时一般采用光缆挂钩将其悬挂在光缆吊线上,通常用镀锌钢绞线作为光缆吊线,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施工中必须确保光缆距离地面在6m以上,跨越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时,则距离地面不得小于7.5m。为了增强吊线的抗拉性能,转角杆可采用背向固定的形式。在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或者与其空间交叉时,两种线路间的垂直距离要符合规范要求,最小不得低于2m,同时注意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飞线。

2.4设置接地保护

通信传输线路与电力传输线路一样,都必须设置接地保护,以免在雷雨天气发生意外事故。在架空线路中,可以利用拉线进行接地保护,即将其中一根拉线的一端压入水泥杆拉线抱箍内并用螺母紧固在拉线抱箍的栓钉上,另一端高出杆顶10cm,并用3mm镀锌钢线将其固定在线路架杆上。

3电力通信传输路线管理策略

3.1强化技术管理手段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环节中,加强技术管理手段是提高电力通信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比如,通过网络流量监管设备的部署保障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电力通信技术性能,并通过有效的调整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特别是在电力综合数据的往关口对流量进行监控管理,能够技术判断网络故障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现状。而网络操作审计设备的部署则能够提高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安全性,管理通过设备动态登录的方式管理,不仅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而且专人管控的方式能够避免信息泄露,避免无关人员的恶意盗取或者泄露,并避免由于操作失误性而引起的系统故障。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强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损坏率,提高人员利用率,间接降低电力通信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因系统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3.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应当提高电力综合数据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可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保障其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了解设备性能,熟练进行设备的操作以及使用。近几年,由于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电力通信系统的装置不断更新,因此,提高数据网络运行维护人员素质是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直接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受工作压力以及电力企业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其不能进行学习与深造。针对这一情况,电力企业应当创造更多的学习发展机会,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观念,适当调整各机构的职务分配,尤其是在更新设备以及技术的情况下,企业应组织人员专门进行学习,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保障电力通信线路络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3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也应当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电力通信技术的紧密连接,实时公布综合数据网的运行信息,使用户能够了解运行网点的数据网情况,并为用户提供网络测试以及网络查询等功能,以此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透明化的管理提高电力通信线路络运行的可靠性。

4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人们的通信传输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与此同时,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和施工也变得更为广泛。虽说通信传输线路设计及施工在当前的国家行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仍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在吸取先前经验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加大研发力度,结合当地的地区规划,正确设计施工通信传输线路,为国家内部的信息交互沟通奠定基础,也为国际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盛江东,梁亮,赵新鸿.从灾害性天气浅谈丘陵山区有线电视架空杆路的几个注意点[J].经营管理者,2009(09).

[2]魏凡卜,魏志斌.浅谈确保通信线路安全运行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