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韩冬梅李淑蓉

韩冬梅李淑蓉(当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444100)

【摘要】目的: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方法:血清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受检新生儿CMVIgM阳性率CMVIgG阳性率16%IgM抗体阳性率3.5%。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脾肿大、黄疸、出血点、紫癜、脉络膜视网膜炎、胎儿生长迟缓、小头畸形等。其中以出血点、肝脾肿大和黄疸为最常见。结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高。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是造成先天性缺陷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儿期通过监测准确的预测远期后果,及时的随访,早期干预治疗,减轻后遗症,改善预后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先天性缺陷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06-01

新生儿时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源于宫内感染(先天病毒感染经胎盘传播)和围生期感染。

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新生儿收治500例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8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16%,其中畸形儿8例占巨细胞病毒感染儿10%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50例,女30例。早产儿15例,足月儿60例,过期产儿5例。新生儿体重<2500g20例,>2500g60例。宫内窘迫10例,窒息15例。第一胎70例,第二胎10例。母亲妊娠有发热10例,患梅毒1例,既往有异常生产史8例,其中自然流产4例,死胎3例,死产1例。

1.2临床相关疾病肺炎20例,肝炎30例,脑炎2例,宫内发育迟缓10例,黄疸30例,血小板减少性瘀斑1例,头小畸形3例,脑室扩大伴周边钙化4例,脉络膜视网膜炎1例。

1.3方法备检新生儿抽静脉血2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二项分布计算统计量u,分析病原感染与致畸率的关系。CMVIgG阳性患儿的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CMVIgG抗体阴性患儿。

2结果

2.1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抗体阳性情况500例新生儿CMVIgG阳性80例IgM阳性18例。

2.2先天缺陷新生儿抗体阳性率情况12例畸形儿中,CMVIgG阳性8例

2.3统计学分析结果巨细胞病毒感染占住院新生儿的比率为16%,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的致畸率为10%。

IgG抗体阳性与致畸例构成比

项目致畸例构成比

抗体阳性810%

抗体阴性41%

3讨论

妊娠妇女受CMV感染→病毒血症→胎盘的滋养细胞层→胎儿血液循环;或病毒→母体胎盘绒毛膜炎→感染胎儿;生后主要通过母乳传播。母亲为原发性感染(第一次CMV感染发生在怀孕期):40%可传给胎儿;2)母亲为继发性感染(既往已有CM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时发生活动性CMV感染):仅0.2~1.8可能传给胎儿。在CCMV感染的新生儿中,大部分为亚临床无症状性感染,仅10~15%可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肝脾肿大、黄疸、出血点、紫癜、脉络膜视网膜炎、胎儿生长迟缓、小头畸形、听力缺陷等。其中以出血点、肝脾肿大和黄疸为最常见。先天感染者病死率约为10%,主要死因为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严重感染。幸存者非神经损害多可恢复,但神经性损害常不可逆。约90%有后遗症包括智力障碍、感觉神经性耳聋、神经肌肉异常、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癫痫等。还有报道HCMV与腭裂、胆道闭锁、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有关。所以早期筛查出先天感染患儿在生后1、3、6和12个月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眼科检查。通过随访及早发现神经发育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